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克萊恩晉升在阿富汗引起憤慨

2012年8月13日

德國聯邦國防軍上校克萊恩3年前下令轟炸昆都士附近被劫持的油罐車,導致上百人死亡或受重傷,儘管如此仍晉升為將軍,令阿富汗人感到憤慨。

ARCHIV - Der deutsche Oberst Georg Klein, aufgenommen am 6. September 2009 in Kundus, Afghanistan. Die Generalstaatsanwaltschaft Dresden will voraussichtlich am Freitag, 6. November 2009 darueber entscheiden, ob im Zusammenhang mit dem verheerenden Luftangriff auf zwei Tanklastzuege in Afghanistan Ermittlungen gegen den Bundeswehr-Oberst eingeleitet werden. (ddp images/AP Photo/Anja Niedringhaus)------------- FILE - In this Sept. 6, 2009 file picture, German colonel Georg Klein is pictured at the German base in Kunduz, Afghanistan. The accidental killing of civilians by NATO forces has infuriated Afghans and has deepened skepticism in the West over the war, particularly in Germany, where the Kunduz airstrike has become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NATO has prepared a classified report on the incident which has been submitted to German political leaders. (ddp images/AP Photo/Anja Niedringhaus).
德國上校克萊恩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聯邦國防軍上校喬治‧克萊恩(Georg Klein)在阿富汗聲名狼藉。因為是他在2009年9月3日至4日夜間下令轟炸昆都士營地附近兩輛被劫持的油罐車,導致約100多名阿富汗人被炸死或炸傷,其中部分人傷勢嚴重,而且大部分是平民,包括許多兒童。儘管這一錯誤決定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克萊因從未被起訴。

"正常的晉升程序"?

儘管3年前發出的錯誤命令導致一場災難,克萊恩仍然被提升為將軍,在聯邦國防軍看來,這純屬"正常"的晉升程序。德國媒體對此大多持批評態度。一家媒體發表評論說,被聯邦國防軍認為"完全正常"的程序,無論從道義還是從外交政策的角度出發都說不過去。西方人將無法再贏得阿富汗人的心。"

克萊恩的晉升以及德國的整個阿富汗政策令受害者家屬的律師卡裡姆‧珀帕爾(Karim Popal)感到失望。他說, "克萊恩上校和當時的軍官威廉在德國居然還得到晉升,我覺得這是打在阿富汗老百姓臉上的一記耳光。"

珀帕爾同昆都士的受害者家屬和親屬保持著密切接觸。他們已經向聯邦政府起草了一份詳細的信函,要求對造成其親人死亡的責任者進行審判。這位律師表示,對於這些人來說,克萊恩上校的提升等於是對他們的侮辱。

對"半心半意的幫助"感到惱火

人們對2009年9月4日夜間發生的慘劇仍然記憶猶新。賽義德‧拉蘇爾(Sayed Rasoul)的兄弟在這次災難中喪生,從此他負責撫養著兄弟留下的幾個孤兒。生活的拮據幾乎使他陷入絕境。他說, "給我們的幫助杯水車薪。如果我們早知道,我們不會長期獲得幫助,3年後沒有人再想到失去父母的孤兒,我們是不會接受當時的賠償條件的。"這一事件的責任者必須受到法庭的審判。

3年前在轟炸油罐車事件中受重傷的努爾‧賈安(Noor Jaan)聽到責任者在德國照樣升遷的消息也感到憤慨。他說, "我失去了一隻手,我的肩膀少了一半的骨頭。他們答應給我進行手術治療,但是至今什麼也沒有發生。"他說,早知道他們不會全心全意地幫助我們,當初我們不會同意他們的賠償條件。當時,91名遇難者和11名重傷者的家庭分別獲得德國聯邦國防軍5千美元的賠償金。

努爾‧賈安說:"我們從沒有原諒過克萊恩上校。如果德國政府原諒了他,我們感到非常失望"。今後幾天,遇難者親屬和重傷者將發表其公開信。珀帕爾律師將繼續幫助他們爭取合理的補償並希望所謂的昆都士事件有一個公正的結果。

作者:Waslat Nasrat-Hazimi 編譯:李京慧

責編: 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