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北京市郊一個破舊的倉庫裡,商人安大偉(音譯)檢查了一排排的大型冰箱、工業爐灶和商用麵包烤箱,等待轉售給餐飲業者。
這位38歲的二手廚房設備銷售商說:「對於普通人來說,開餐館幾乎注定會失敗。」
這裡每台電器的背後都有一個北京餐廳倒閉的故事。這些餐廳的業主往往將畢生積蓄押注於新冠疫情後經濟的復甦。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盡量在外出就餐方面縮減開支。
這引發了一場價格戰。9.9元的咖啡,99元的四人套餐。
擴大內需是中國執政者今年的首要任務。他們希望以此抵消美國關稅以及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危機的影響。
但2月,消費者通膨率以2024年1月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令人擔憂通縮進一步加劇。
去年,安大偉及其團隊每月拆除200家餐廳,比前一年多270%。與此同時,企業註册訊息網站企查查的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倒閉的餐飲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接近300萬家。
安大偉說:「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月餐廳的關閉率超過10%,有時甚至超過15%。」
在北京倒閉的那些餐廳裡,安大偉的工人們將椅子、烤箱、儲物櫃和烘焙推車堆放起來,用叉車將其中一些裝上車運走。在另一處地點,一名買家搬走了桌子。
安大偉說,他公司的收入2024年下降了兩成多。這也是因為如今有更多規模小、管理費用低的店鋪開業,比如飲料店和麵包店。這些店鋪在設備上支出較少。
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附近一個空蕩蕩的商場裡,一家麵包店開業14個月後倒閉。店鋪經理表示,每月5萬元的高昂租金和低客流量是關門的原因。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理說:「隔壁有類似的店家,味道沒那麼好,但便宜10塊錢。一般人基本上都會購買便宜的產品。」
「人們沒錢了。即便有錢,也不願意像以前那樣花錢,因為生活不易。」
從「光棍節」到「剁手節」,「雙十一」在過去十多年演變為中國電商的巨大商機和消費者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不過在經濟下行的陰影下,企業和民眾已經熱情不再。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雙十一的前身「光棍節」,原本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單身大學生自創的一個抵制情人節的"人工節日",日期選為「11月11日」,意在調侃光棍們的單身生活。從年輕人對此的熱情中,馬雲們嗅到了商機。2009年阿里巴巴旗下購物網站天貓在11月11日首次舉辦了「淘寶商城促銷日」。(圖為2015年資料圖)
圖片來源: Xu Kangping/EPA/picture alliance淘寶開頭之後,其他各大電商平台都紛紛參與其中。這一大型促銷活動迅速演變為全行業一年一度的購物節。時間也不再侷限於11月11日這一天,而是從10月份就開幕,商家以各種預售機制吸引消費者提前加購。原本自嘲的"光棍節"成了全民網路購物的狂歡。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F.Dufour這段時期也被稱為中國電商零售的「黃金十年」。雙十一的天文數字銷售額不斷攀升。 2019年雙十一購物狂歡創下電商銷售新高。淘寶在24小時內創下了380億美元的銷售額。每年11月11日這一天,平台還舉辦規模盛大的晚會,並要請國際演藝明星參加助興,包括妮可‧基曼(Nicole Nidman)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圖)等。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T/STR中國「雙十一」購物成交量超過了「黑色星期五」,其火爆對全球零售業都產生了影響。Singles Day擴展到了俄羅斯、南美、東南亞一些國家。阿里巴巴還借此吧自己的品牌推到了海外市場。圖為2019年紐約街頭,阿裡速賣的雙十一快閃店。
圖片來源: Richard B. Levine/Sipa USA/picture alliance根據百度指數,雙十一的熱度在2016至2018年達到高峰後,從2019年開始持續下滑。之後在持續3年嚴格的封控清零政策下,商業信心遭到打擊,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被削弱,購物情緒也深受其累。阿裡2021年的天貓 「雙11」 銷售額5403億元,京東銷售額是3491億元,這是兩家電商巨頭最後一次公佈購物節的全部銷售數據。
圖片來源: Reuters2022年,阿里巴巴和競爭對手京東都沒有對外公開購物節的全部銷售數據,而只是說和前一年持平。根據咨詢公司貝恩(Bain)的一份報告,2022年「雙十一」總銷售額達到1.1兆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隨著中國政府對網路平台的整治、對演藝界稅務監督和對媒體言論的控制越發嚴格,平台的促銷花樣收斂、自我慶祝和媒體附和的聲量變小。消費者也逐漸趨於理性,買到要「剁手」,似乎逐漸成為過去。十多年後的「雙十一」已經不再那麼「瘋狂」。此外,人們也意識到海量網購對環境、交通、物流和人們日常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新冠大流行之後,中國的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在房地產危機和通貨緊縮壓力的拖累下,中國國內經濟增長乏力,人們對未來經濟走勢和個人收入的信心缺乏,消費者在購物節期間也不再全力以赴購物。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據中國媒體報導,今年的雙十一活動將持續一個半月,刷新歷史記錄,成為「史上戰線最長雙十一」。但據媒體報導氣氛冷清。自2022年之後,阿里巴巴今年第二次沒有舉辦雙十一晚會。澎湃新聞報導指,近年來雙十一促銷預熱期越來越早,但熱度卻越來越淡了,從銷售增速上可以看出明顯放緩的趨勢。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惡性循環
分析師表示,中國餐廳的平均壽命僅為500天左右,在北京甚至降至一年。市政部門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廳淨利潤暴跌88%。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鵬表示:「中檔餐廳更容易破產……因為賺不夠成本。」他指的是每人收費100元至120元的餐廳。
安大偉說,價格競爭白熾化。許多餐廳以不斷更新的菜單來吸引倦怠的顧客,為生存而苦苦掙扎。他補充說,不少餐廳被迫將成本削減至每位顧客約70元至80元。
在本月的兩會上,中國官員承諾破除「內卷式」競爭。但餐飲業是問題最明顯的領域之一。
2024年,許多餐館倒閉的同時,中國食品和飲料行業總收入的增幅也從2023年的20.4%放緩至微不足道的5.3%。 倖存的餐飲業者不得不大幅削減利潤率勉強維生。
安大偉將價格戰追溯到2023年。當時中國取消了疫情限制。他說,房地產、教育、金融和科技等行業大規模裁員之後,餐飲業大量新人湧入。
安大偉補充說,惡性競爭最終對消費者不利。
「一旦餐館承受不住不斷地虧錢,就會想方設法有所進賬,而這只能通過降低食材品質」,他說道。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