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化浪潮中的德國中小型企業

2006年3月1日

中小型企業經常被比作德國經濟的脊樑,此言並不為過,因為大約有70%的德國就業人員是在中小型企業任職。全球化經濟浪潮為德國市場帶來了大批的進口貨物,衝擊了中小型企業的立足之本,現在,它們也在新的變化之中尋找自己的機遇。

殺死阻攔世界貿易的怪獸圖片來源: AP

注重研發和革新的德國中小型企業總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先發制人,居於不敗之地,但是並非所有的商家都能如此靈活嬗變。聯邦經濟部國務秘書哈特姆特‧紹爾特表示:「我們有一個這樣的印象:越是小企業越是裹足不前,敢於沖出德國走向世界的都是大個的。」

確切地說,中小型企業是指那些年銷售額少於5千萬歐元、員工人數不超過500名的企業。大部分德國企業的規模要遠遠小於這個上限。在德國總共350萬家中小型企業當中,雇員人數少於10人的小公司佔到80%。人們當然不能指望這些不成氣候的小魚小蝦也能游入大池塘。不過根據德國KFW銀行的一項調查,德國中小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超過了歐洲平均水準,每四家廠商之中,就有一家出口創匯,外匯收入佔到全部銷售額的17%。

歐洲市場依然是德國中小型企業的大後方,集中了德國近三分之二的出口商品。目前,德國中小型企業的外國投資額平均為250萬歐元,主要目的是打開當地的市場銷路。KFW銀行董事會發言人漢斯‧萊希分析說:「大型企業都將生產車間移往國外,以便降低勞動成本,這樣一來,許多為大廠生產配件及半成品的中小型企業發生了危機,因為他們的主要客戶群都離開了德國。為了繼續生存下去,這些小廠也不得不追隨他們的客戶去國外建廠。」

事實上,中歐和東歐國家是德國中小廠家最重要的直接投資對象國,萊希認為:「中歐和東歐對於德國經濟來說既是詛咒也是祝福。之所以是詛咒,是因為工作位置發生了遷移;之所以是祝福,是因為德國產品成本得以降低。德國在中歐和東歐地區的經濟參與遠遠多於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未來,德國政府將更加鼓勵中小企業涉足國外市場,這將有利於德國保住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的工作位置。經濟部國務秘書紹爾特還希望小型企業能夠聯合起來,群策群力。聯邦政府還將資助他們去國外籌辦展會。紹爾特說:「我們將對國外265場展會及展覽活動提供財力支持,我們尤其希望中小企業能夠多多參與這類活動。」

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鑑於這一事實,KFW銀行董事萊希認為,將有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小型企業涉足外國市場。如果它們能夠通過產品更新、擴大投資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它們便能從全球化經濟中獲益。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