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通膨中國是否有過?

2011年1月25日

2009年出版的《低價中國》(The China Price)一書認為,中國的經濟騰飛全靠打價格牌。而從去年起,中國各大城市提高最低薪水標準,通膨增幅也遠遠超過政府目標。西方工業國家開始擔憂,中國的提價,會給他國造成影響。

中國製造的商品價格越來越高圖片來源: dpa

中國的經濟騰飛是有其代價的:中國的勞動力和其他生產成本價格不斷提高,以至於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的西方國家開始擔心,本國的通膨率會隨之上漲。歐美國家存在的生產能力過剩和高失業率的現狀,讓這些國家的公司不得不繼續從中國進口商品,而且要接受中國商品價格越來越高,或者說,自己利潤越來越少的現實。

美國勞工統計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本月初公佈數字,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指數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上漲了0.9%。而這一指數在此前的18個月裡基本保持不變。在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期間,該指數下降了3.4%,而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中,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上漲了6.7%。

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的一位經濟師分析說,2007年底,中國出口經濟基地-沿海省份面臨高通膨、低廉勞動力缺乏的情況。而2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情況和當時幾乎完全一樣。美林證券的報告顯示,中國正在再次成為全球經濟通膨的動因。

"廉價工廠"不再廉價

中國最大的經濟出口基地廣東省上周宣佈,今年3月起將最低薪水標準提高19%。去年年底,北京市的最低薪水標準提高了20%。這距北京市上一次大幅漲薪水只有6個月間隔。

薪水漲幅大可以顯示出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面臨缺少勞動力的問題。準確地說,是缺少願意為了低廉薪水而加班加點辛苦工作的年輕熟練工。

北京政府致力於治理污染的舉措政策,也使得中國能源價格提高。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貿易出口公司-利豐集團總裁羅克韋茨(Bruce Rockowitz)做出的預測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的商品價格會至少上漲10%。

一度的"廉價工廠"中國現在出口價格猛增,也是美國要求中國升值人民幣的原因。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價值,以獲得外貿中的價格優勢。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分行的分析師德沃爾-弗雷克(Dominique Dwor-Frecaut)則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無疑會造成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全球將會經歷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漲價浪潮。當時價格瘋漲的部分原因是多國央行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不過德沃爾-弗雷克強調:"中國將通膨出口到世界各國的說法是不公平的。中國試圖保持經濟平衡,通過給工人提高薪水,也包括出口行業的工人薪水,並保持出口價格的穩定。此外,北京政府迎合了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要求,允許人民幣一定程度地升值。因此,把全球通膨可能增加歸咎於中國是不公平的。"

北京政府控價維穩

鑑於北京政府已經意識到了物價上漲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並採取了一系列控價措施,大多經濟專家們不認為中國的物價會漲到失去控制。儘管北京政府的通膨目標已經從3%提高到4%,但專家們預計,通過給工人漲薪水等政策,北京政府可以穩中民眾情緒,避免因不滿收入差距過大而出現的"洩憤"群體事件。

一般說來,人工成本比例不應超過製造業公司銷售額的5%。而中國連續數年(除2009年外)薪水漲幅均在2位數。

瑞銀(UBS)中國首席經濟師王濤表示,中國通膨不會失控的主要原因是,製造業產品價格總體保持平穩,而且供求關係正常。這位經濟師同時認為,有關中國薪水膨脹會導致物價-薪資螺旋的擔憂不免誇張。

摩根大通(J.P. Morgan)經濟師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受通貨緊縮威脅的日本目前進口商品的40%來自中國。中國人工成本的明顯上漲,會給日本抗擊通貨緊縮帶來好處。

在紐約的聯合信貸研究機構首席經濟師班德霍茲(Harm Bandholz)預計,來自中國的商品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還會繼續攀升。班德霍茲預計,核心通貨膨脹指數(扣除食物和能源產品)到今年年底會升至1.5%。而去年10月,美國核心通膨指數漲幅僅為0.6個百分點,創1957年數據統計以來最低。該指數升幅越大,越要求美國有更好的就業形勢,美聯準也要繼續將降低本國失業率作為重點。

總而言之,現在亞洲是保持全球經濟平衡的主力。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分行的分析師德沃爾-弗雷克的觀點是:"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通膨問題,而是世界給中國製造更多通膨麻煩。"

來源:路透社 編譯:謝菲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