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前景看好:天然氣汽車已經很實用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7月31日

在天然氣工業的大力推動下,10年前,德國誕生了首批天然氣汽車。目前,已經有二萬輛天然氣汽車賓士在德國的公路上。這種汽車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在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使用廉價天然氣的汽車前景更為看好。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張曉穎就此電話採訪了歐洲天然氣汽車主要製造廠之一、設在呂塞爾斯海姆的歐寶特種汽車公司總經理史蒂芬-施拉赫。

天然氣汽車加氣站圖片來源: Volvo Car Corp.

提起天然氣汽車,不瞭解情況的人常帶有的一些成見是,「氣罐肯定佔去很大空間」,「天然氣汽車一定比汽油汽車更重」,「加氣站那麼少,加氣一定非常麻煩」等等。歐寶特種汽車公司總經理施拉赫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先面對的也經常是這樣的問題。不過,至少從90年代末起,天然氣汽車已經在許多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改進。

比如,氣罐不再安裝在行李箱或汽車後座部位,而是在汽車底盤,這樣便不會佔去行李箱或車裡的很多空間,從而引起越來越多的顧客的興趣。當然,天然氣汽車最主要的優點是有利於環境保護。歐寶特種汽車公司是歐洲天然氣汽車製造領域的佼佼者。該公司總經理施拉赫說:「天然氣可以清潔燃燒,比如和柴油相比,幾乎沒有燃燒剩餘物,沒有硫磺、煙塵,而且很少二氧化氮。而和汽油相比,天然氣燃燒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少,而比柴油就更少了。此外,運輸天然氣比運輸汽油柴油更具備環保優勢,因為汽油柴油的運輸是在公路或海上通過載重汽車或油輪進行的,而天然氣幾乎只是通過輸氣管道運輸。」

如果僅僅具備環保的優勢,除了少數理想主義者,還不足吸引廣大的消費者。天然氣汽車的另一大優勢在於經濟實惠。一般說來,在德國購買同樣型號的天然氣汽車要比汽油汽車貴2500歐元,但天然氣公司會贊助提供1000公斤,也就是能開2萬公里的免費天然氣,加上德國規定到2020年逐步降低天然氣的常規能源稅,歐洲其它國家也有類似的計劃,所以總的說來,除環保因素外,駕駛天然氣汽車還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有遠見的做法。

不僅如此,天然氣價格遠遠低於汽油,比如,一部天然氣汽車每一百公里消耗的天然氣費用僅僅是一部汽油汽車消耗汽油費用的一半,與柴油相比,才是其三分之一。

既然天然氣汽車擁有這麼多優點,為什麼還不能夠象汽油或柴油汽車那麼普及呢?施拉赫說:「與汽油和柴油相比,天然氣的缺點是能量低,因此儘管將天然氣以200巴的壓強儲存,還是需要很大的空間。例如,歐寶賽飛利110升容量的鋼制氣罐可以開400公里,而同樣型號的柴油汽車,油箱僅為60升,卻能開700公里。所以氣罐要比油箱更大,特別是汽油油箱,由此產生的一個缺點便是重量加大。但目前的技術已經能夠達到使氣罐和柴油油箱重量不相上下的水準。」

為了加強天然氣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歐寶特種汽車公司一直不斷追求技術上的革新。施拉赫表示,一種新型的發動機功率很高的天然氣汽車將在兩到三年內投放市場。他說:「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通過渦輪加壓來彌補天然氣燃燒時消耗氧氣多的缺點,從而改善天然氣汽車的發動機。由於天然氣燃燒的穩定性很高,能達到130辛烷值,相比之下,高級汽油才有98辛烷值。這樣,很小的發動機就能達到很高的功率。這樣的發動機目前還在試驗階段,測試的車型是具有150馬力的歐寶雅特,可達時速200公里以上。儘管如此,每100公里的花費才是4歐元,所以不失為一種速度既快,又經濟實惠的車型。」

歐寶、賓士、富豪以及菲亞特等是歐洲汽車製造廠中在天然氣汽車研製開發領域中的先鋒,並在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就。然而,天然氣汽車市場成長最迅速的卻是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兩個南美國家阿根廷和巴西。阿根廷目前擁有130萬輛天然氣汽車,每月改裝3萬輛,全國擁有1100個加氣站。而巴西則在短短三年內發展到今天擁有70萬輛天然氣汽車和500個加氣站的水準。

亞洲的一些國家也已經意識到了發展天然氣汽車的重要性。歐寶天然氣汽車專家施拉赫以伊朗為例介紹說,德黑蘭政府斥資3億美元,計劃在2010年前將600萬輛天然氣汽車投入生產使用。與這些國家相比,德國天然氣汽車市場的成長則相對緩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加氣站的數量。目前德國共有400多個加氣站,到2006年則計劃將這一數字增加一倍。

那麼,天然氣汽車在德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呢?施拉赫說:「歐盟將於2005年1月1日頒布新的廢氣排放量標準。屆時超過廢氣排放量標準的汽車將被禁止進入市中心。我們希望能夠以此刺激對天然氣汽車的需求。雖然現在很難對市場做出預測,但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因為原油價格居高不下,而且這種狀況將來也不太可能有所改變,在新的歐盟廢氣排放量標準的壓力下,天然氣汽車對顧客來說也將越來越具有商業意義。」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