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前藥品監督局局長受賄案引起眾怒

2007年5月11日

本來對藥品負有監督職責的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卻見錢眼開,為偽劣藥品上市大開方便之門。下周,中國法庭將開庭審理鄭筱萸利用職權收取五百萬元人民幣賄賂的案件。法蘭克福匯報介紹了中國醫藥行業的腐敗現狀後寫道:

中國藥檢很賺錢圖片來源: AP

「這一案件又一次動搖了人們對中國醫療體系的信任。中國報紙瞭解到這一案件的深度後罵道:『13億人民的健康猶如懸千鈞於一發』。今年年初國務院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甚至總理溫家寶也表達了他對藥監局及其局長的憤怒。他不僅要擔心藥品的品質,而且如果連藥監局都受賄,誰還會相信反腐敗運動會取得成效?這一案件也使副總理吳儀丟了面子。自薩斯病危機以來,吳儀負責醫療衞生,她努力在這一領域進行改革。

受賄五百萬元在中國並非極其高額的數字,中國公眾對國家幹部非法致富獲取天文數字的金額已經習以為常。但鄭筱萸一案在社會引起很大的震動,因為人們對醫療體制十分不滿、諸多醜聞加大了人們對中國藥品品質的懷疑。例如,去年就有11人死於低劣的抗菌素。」


新藥審查領域的腐敗

新德意志報從另一個角度報導了中國醫藥界的腐敗:湖南一家製藥企業一位名叫高春的新藥審查人員35次到北京反映藥品研發過程中的腐敗問題,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由於藥品市場興旺,領導指示高春,把過去一年只審核一兩種藥品的做法改為至少批准四種藥品投產,而這些藥品本來需要整整三年的研發和試用時期。當他看到把從國外搞到的配方只是『重新歸類』一下、把產品換個名稱和包裝時,他感到很沉痛。領導對他說,大家都這樣做,這樣省錢省時間。他找到國家藥監局,在那裡附帶瞭解到,藥廠為獲取藥品認證已經付出了很多金錢。

儘管行業中有這些弊病,但沒有一家製藥企業真正被封閉。中國媒體說,現在全國有6600個藥品生產點,大多數是小型私營企業,銷售偽冒藥品。2004年,藥監局收到了一萬種藥品的認證申請。這些藥品通常只是把一種老藥品換上新名稱,然後提高價格銷售。受益的是企業和中國的官府衙門。兩年前,藥監局局長鄭筱萸被捕,現在對他提出了起訴。

但是,這套結構現在還保留著:藥監局繼續向製藥廠家收取巨額管理費用。而高春提出的專家參與企業認證、產品鑑定和市場控制等透明化措施至今仍然沒有得到采納。」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