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2002年7月30日

最近聯合國發展署發表了中國環境報告,為此南德意志報用整版篇幅、報導了中國的環境狀況。其中一篇文章回顧了北京的沙塵暴和最近幾周的蝗蟲成災的情況,然後向讀者介紹了聯合國發展署的報告。這篇報告認為,中國正處於一個三岔路口:

13億人口和20年驚人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帶來了沙塵暴圖片來源: AP

「聯合國發展署報告的作者寫道,中國雖然還有機會調整路線,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報告說,中國的環境呈現出災難性狀況,它已使千百萬人患病,使他們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持續性的破壞將阻礙甚至抵銷社會和經濟的進步。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面臨如此巨大的挑戰:十三億人口和最近二十年驚人的經濟發展速度耗盡了資源、破壞了環境。北京積極採取的措施已完全不能解決問題。人民的健康、富足生活和社會穩定處於危險之中。」

接著文章列舉了中國環境的諸多問題:沙漠日益擴大、水資源匱乏、空氣遭到污染。文章寫道:

「不能說中國在環境保護上什麼都沒有做。尤其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發生以後,人民的環境意識已大大增強,媒體和大中學生都積極投身環保。政府對『自然之友』和『世界村』等組織持不信任態度,雖然這些組織要靠政府的恩准才能存在,但它們畢竟是已經長出了細芽嫩枝的群眾性組織。在環保方面,北京自己也很積極,發布了一整套法令、試行徵收排污費,禁止砍伐天然林,甚至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現行五年計劃的『指導原則』。

如果中國不存在『理論與實踐分家』的老問題的話,這一切

聽起來就很漂亮了。但是,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一直優先於環境保護,北京的法令到了地方得不到執行。環保局的指示也得不到貫徹,1998年環保局實際上已升為部級單位,但其核心部門只有240名工作人員,顯然人手不足。」

南德意志報同一版上刊登了聯合國發展署中國環境調查報告主要寫作人與該報記者的談話。他對中國的環境表示了謹慎的樂觀。記者問道,中國人民的生活基礎遭到破壞是否會導致社會動亂。調查報告寫作人赫爾丁說,中國還可以改變方針,中國領導人也願意這樣做。赫爾丁接著說:

「中國社會對任何意外事件的抵抗能力一年比一年減弱,任何一個小小的災荒都可能使整個社會翻船。所以,中國政府擔心出現不穩定不是沒有道理的。例如,如幾個地區連續十年不下雨,那麼絕望的數千萬人就會成為游民,這將造成動蕩。一部分人肯定會試圖到外國,我們不能看著中國分崩離析,不能看著千百萬自然環境造成的難民流向世界各地。」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