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副總理訪華前夕 德國成立專家委員會審查德中經濟關係

2025年11月14日

11月13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執政聯盟提出的一項動議,同意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審查德中之間與安全相關的經濟關係」。此舉旨在加快「去風險」政策的實施。

德國聯邦議院會議
德國聯邦議院11月13日就多項草案進行表決圖片來源: Elisa Schu/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周四晚間德國聯邦議院的相關表決中,基民盟/基社盟、社民黨和德國選擇黨投了贊成票,綠黨和左翼黨投了棄權票。根據該動議,專門委員會負責審查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且每年向聯邦議院提交風險報告及行動建議。該委員會由來自工會、協會和研究機構的專家組成,將「立即」召開會議。

德國上屆政府於2023年推出對華戰略,稱北京是「夥伴、競爭對手和系統性對手」,明確指出同中國合作可能帶來的風險並提出了一些籠統的建議。隨著貿易和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德國愈發意識到對能源和原材料進口的依賴性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北京近期限制稀土出口的舉措更是暴露了德國工業面臨迅速被「卡脖子」的風險。因此,德國政府希望加快「去風險化」政策的實施,由專家委員會審查能源、原材料進口以及中國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並且提出具體的化解風險的建議。

被稀土卡脖子後 德國工程師找到替代妙計

02:1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在關鍵進口方面仍對中國有很高的依賴性

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出台對華戰略的2023年相比,2024年德國對中國關鍵進口的依賴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該研究的作者於爾根‧馬特斯(Juergen Matthes)表示:「自2023年對華戰略出台以來,我的實證研究並未發現在降低風險方面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本應敲響警鐘的事情並未引起重視。」

根據對超過14300個產品類別的分析,目前只有約200個類別至少50%的進口需求依賴中國。這表明,德國對中國的進口依賴集中於少數產品領域。儘管如此,這些領域仍可能產生顯著的經濟影響。於爾根‧馬特斯(Juergen Matthes)表示:「中國能夠而且會在關鍵領域關閘,我們仍然過於脆弱——因此,現在採取行動的壓力要大得多。」

比如,德國約80%的稀土供應依賴中國進口。因此,當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時,德國的脆弱性就暴露無遺。荷蘭和中國圍繞中資背景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爭端引發了全球汽車和其他電子產品行業的晶片供應危機,德國企業也再次遭受重創。

「脫鉤現在根本不可能」

不過,摩根士丹利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延斯‧艾森施密特(Jens Eisenschmidt)認為,與中國「脫鉤現在根本不可能」。這也是因為德國政府還沒有太多精力重新審視對華關係。德國經濟已連續萎縮兩年,今年5月就任的德國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承諾要重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並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國內改革上。一開始,梅爾茨似乎也專注於與川普政府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以及推動烏克蘭和中東和平進程。

梅爾茨就任後還沒有訪問過中國。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原定於10月26日訪華,但卻臨時推遲了訪華行程,原因是北京方面僅確認了他提出的其中一項會晤請求。這一決定在德國國內也引起一些爭議,社民黨批評瓦德富爾此舉發出了「不良訊號」。11月3日,瓦德富爾與中國外長王毅通了電話。德國外交部發言人之後指出,雙方同意維持建設性對話,並確認瓦德富爾的訪華計劃將在近期重新安排。中方也在通話中重申歡迎德國總理訪華。

克林拜爾2023年6月曾訪問中國並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下周,身為社民黨主席的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將作為新一屆聯合政府首位代表訪問北京和上海,並將出席兩國財長間定期舉行的德中財金對話。中方本周五公佈,第四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將於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中方牽頭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據路透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一個由德國銀行和保險公司代表組成的小型代表團將隨同訪華。克林拜爾預計將就一系列問題向中國施壓。他表示,除稀土等原材料問題外,也將在中國談及公平競爭,保護德國鋼鐵行業免受中國廉價出口的衝擊。

(路透社、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