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加強環保意識:教育是關鍵

2010年12月28日

環境教育學家在研究如何向人們傳授氣候變化的知識。發放獎學金是一個好辦法,但更為有效的是搞好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然而,好的案例並不多見,其他的教育形式也很少。

新趨勢:與環境有關的專業增加了圖片來源: GTZ / Markus Kirchgessner

人人都在談論氣候變化,媒體的有關報導也比比皆是。對於本世紀的這一大環境政策問題,人們似乎已經有了廣泛的瞭解。這是12月中旬墨西哥氣候峰會剛剛結束之際,人們所得到的印象。

然而,這只是一個假象。據歐盟委員會的一項民意調查「歐洲晴雨表」的結果顯示,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有一半人回答,對地球變暖瞭解不夠。德國馬爾堡大學的教育學家烏多•庫卡爾茨教授(Udo Kuckartz)說:「人們表面上知道得很多,但是一談到具體問題,知識就很缺乏。在氣候教育上,我們需要新的模式和方法,把環境知識化為保護環境的行動。」

保護環境:要知行合一

作為德國研究環境意識最著名的專家之一,庫卡爾茨教授的這番話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用什麼教育方法來傳授氣候變化知識,才能產生保護氣候的行動?目前,全世界許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氣候變化也成了他們研究的一大新課題。他們研究的第一步,是找出目前已經有哪些教學模式在使用,其中哪些是在中小學、大學和成人教育中獲得成功的。

氣候保護現場教學:兒童和青少年在植樹圖片來源: Design Bangladesh / 350.org Bangladesh team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育學教授蓋爾哈特•德•漢恩(Gerhard de Haan)的思路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從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入手。他說:「這一教育領域提供的項目最多。」德•漢恩尤其強調洪堡基金會獎學金項目的作用,該基金會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研究人員發放為期一年的獎學金,到德國高校開展氣候和能源研究項目。他說:「這種做法特別有效,因為它針對的是能夠起到宣傳作用的人,並且從經濟角度入手。基金會、企業和政府應大幅度增加獎學金項目。」經常會有這樣的項目,大都由大型企業提供。烏多•庫卡爾茨說:「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事情。」還有丹麥的國家項目: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之際,丹麥政府用氣候獎學金吸引外國學生到丹麥學習風能技術、環境工程或環境化學等專業。

新型環境專業層出不窮

這一案例也證實了庫卡爾茨在教育界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在近十年裡出現了許多新的環境學專業,往往都涉及氣候和能源課題。但他認為:「新開設的幾乎都是自然科學專業或環境管理項目。有關社會科學內容的很少。」像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環境與教育」,以及柏林自由大學的「未來研究」等專業,只不過是例外而已。

有動物圖案的木製玩具圖片來源: CC/woodleywonderworks

中小學教育當中也有不足之處。正如蓋爾哈特•德•漢恩所說:氣候教育主要和地理課有關,「但是,這門課越來越多地被擠到了邊緣。」而在生物、政治和國情等其他課程中,氣候變化並不是必修的內容。這一方面和德國的聯邦制有關,16個聯邦州各自確定教學內容。另一個原因是大學裡的師范教育。據專家報告,師范生是否學習與氣候有關的課程,完全取決於偶然因素。

在有些地方,當地一些組織促進在中小學開展氣候教育。譬如,德國一個基金會聯合會和聯邦政府合作,為黑森州、薩爾州,以及萊法州的教師提供「勇於面對可持續性」的進修項目。但是,這些經常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項目往往只是鳳毛麟角。庫卡爾茨說,「它們最多覆蓋5%的學校。」

培養新聞記者:美國是榜樣

其他領域也有不足,如媒體。大眾媒體是氣候訊息的主要來源,然而該領域並沒有承擔起教育和培訓的責任:「氣候報導」一類的課程在歐洲的大學和新聞學校的教學計劃裡很少見到。而在美國則完全不同:這裡有多個環境新聞專業來應對這一課題,有深入展開的專業討論,還有活躍全球的環境新聞學會(SEJ),促進氣候報導的改善。

不過,歐洲新聞界似乎也已經行動起來:氣候和可持續性已頻繁地作為教學內容出現。2010年的一些重大活動賦予了這一主題新的意義,尤其是《德國之聲》的「全球媒體論壇」,這是歐洲迄今為止以氣候變化為主題規模最大的新聞培訓活動。

作者:Torsten Schäfer

責編:當遠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