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加強疫情宣傳戰 北京意在何為?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0年4月29日

上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在其官方網頁上刊登文章,駁斥疫情中有關中國的16個最常見謠言。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也在「 一名中國駐法國使館外交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的系列文章中駁斥「謬論」。西方有觀點認為,面對疫情下中國不斷加強在海外的宣傳攻勢,歐洲國家領導人陷入前後兩難的境地。

Reporter ohne Grenzen: Die Welt hat Chinas Zensur zu spüren bekomm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N. H. Guan

(德國之聲中文網)幾天前,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冠肺炎疫情中關於中國的16個謠言和真相」的文章。

文章中稱,在新冠疫情下社群網站和一些傳統媒體上充斥著謊言、謠傳和陰謀論,而"中國尤其受到這種'訊息流行病'的衝擊"。所以駐德使館發表萬字長文,"基於科學知識和事實論證逐一批駁"關於中國的16個最常見謠言。

例如針對"新冠病毒是由中國的實驗室培養而來"的說法,中方的回應是"所有現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作為證據,使館列舉了世衛組織的判斷,德國柏林夏利特醫院病毒研究所所長德羅斯騰教授(Christian Drosten)與其他26名國際知名科學家今年2月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聲明,以瑞典微生物學教授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為首的多名科研人員3月在《自然醫學》雜誌發表的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論文等等。每一項證據後面還列出了相關的鏈接。

駐德使館發表的這篇文章中批駁的謠言還包括"新冠病毒源自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事故","中國長時間隱瞞新冠疫情爆發真相,才導致全球疫情爆發 "," 中國為了隱瞞疫情爆發,逮捕了最早向世人示警的醫生","中國操縱世界衞生組織,以確保其不會批評中國","中國幫助其他國家抗疫只是為了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中國利用新冠病毒使西方經濟癱瘓"等等。

疫情全球蔓延以來,中國駐外機構高調出擊, 突出中國抗疫成功,同時批評西方國家對危機的處理方式的現象並不少見。

例如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已經先後在其官方網頁上發表過5篇" 一名中國駐法國使館外交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 "。使館方面表示,已經在這些文章中對"關於中國的'延誤疫情論'、'掩蓋真相論'、'數字造假論'、'病毒源頭論'和針對中國的'追責論'、'賠償論'等謬論逐一駁斥"。

中國駐日本使館發言人也曾在4月中旬就《讀賣新聞》刊發涉中國疫情防控負面報導發表談話,稱《讀賣新聞》發表評論文章,"妄稱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措施不當、訊息不透明,甚至公然詆毀中國共產黨,污衊中國政治體制,我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西方有一部分觀點認為,中國駐外機構最近一段時間頻繁主動出擊是為了讓人們忽略掉中國在武漢疫情爆發最初階段應對不力的事實,同時通過給其它國家提供抗疫幫助改善中國形象,以及引發公眾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質疑。

中國政府對內對外的宣傳都突出強調抗疫成功的一面圖片來源: AFP/H. Retamal

政治雜誌《 Politico》在新近發表的一篇有關中國加大針對歐盟的宣傳戰的文章中指出,面對中國加緊的宣傳攻勢,歐洲國家領導人們深陷兩難。一方面他們對中國的宣傳有可能對歐洲人產生影響的事情感到煩悶,但另一方面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他們嚴重依賴於中國生產的口罩和其它醫療用品,此外歐洲國家還需要借助中國的經濟實力幫助歐洲擺脫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篇文章引述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霍素克‧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的觀點認為,中國可能是首個走出"經濟隧道"的國家。他說:"這意味著德國和法國等出口型國家可能會更加依賴於中國市場。"

上周末,德國聯邦內政部證實,北京曾促柏林政府對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表現給予積極評價。內政部在答覆給德國綠黨議員鮑澤(Margarete Bause)的文件中指出,即便是北京沒有提出要求,德國政府也會對中國抗疫的努力表示讚揚。"儘管如此,聯邦政府也瞭解個別中國外交官和德方聯繫,希望德國公開對中國的疫情管理發出積極的聲音……德國政府並沒有照做。"柏林認為,透明是能夠抗疫成功的關鍵因素,並將此觀點告知北京。

此前德國《世界報》曾報導稱, 中國外交官正在努力游說德國政府官員,慫恿後者誇贊中國的抗疫措施。

柏林智庫"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在接受《 Politico》雜誌採訪時說,他驚訝於中國在外交上能有如此強勢的表現。他認為這是中國正在嘗試利用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弱勢"的機會。他說:"北京政治領導層的態度看起來像是: 讓我們全力以赴,抓住一切機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