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聯邦政府人權專員

2013年5月14日

德國聯邦政府人權事務專員勒寧(Markus Loening)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及敘利亞的民主建設。勒寧認為,德國在幫其他國家完成民主進程是要有耐心,不過對民主等普世價值的尊重和信念決不能動搖。

圖片來源: Auswärtiges Amt

德國之聲:德國作為出口大國,在與貿易夥伴做生意,或是作為發展援助出資國與援助對象國打交道時,有時會讓人感覺,德國不看重對方是不是民主國家或者是否尊重人權。換句話說,實用的商貿和外交政策似乎高於道德準則。您認為,有什麼理由能解釋道德要給實用政策讓路的現象呢?

勒寧(Markus Loening):國際政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主題,也包含不同的政治領域。我不贊同將道德價值與經濟利益放在對立的角度看。德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德國的百萬工作崗位都與出口業息息相關。同時,德國也是一個由特殊歷史的國家,一個曾經出現過幾乎難以想像的侵犯人權罪行的國家。因此,德國在今天有責任和義務捍衛人權。我們當然希望能同時獲得經濟利益和人權等普世價值。這兩方面有時候互相衝突,有時候又是互補,德國當然最好是和民主和法治國家開展貿易。

德國之聲:您作為聯邦政府的人權事務專員,有機會瞭解一些實情和事例麼?

勒寧:當然。如果我認為,德國和某一個國家的某一項合作不應該繼續開展,我會公開講出來。而且我總會有些驚訝地發現,即使是再專制獨裁的政府,也不會完全不在乎公眾輿論的壓力。即使是伊朗政府,對於外界的批評指責也很敏感。再看看中國政府為了減少外界的批評而做出的一些努力,也可以得出結論,就是來自外界的批評和壓力對北京政府是有所觸動的。我們必須反復堅持做的就是,對於那些侵犯人權的國家,不斷地提出批評。

德國之聲:在外交政策上要怎樣才能鞏固民主和人權等價值呢?

勒寧: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幫助培訓新聞工作者、法官、警察,或是提供法制建國問題的咨詢。不過,一個國家要真正實現民主,要靠來自這個國家內部的力量推動。我們可以提供支持,但不能取代來自內部的動力。

德國援助組織在德國外交部的支持下、但並非應敘利亞政府之邀到敘利亞開展工作。這麼做不侵犯敘利亞的主權麼?

勒寧:敘利亞正上演著一場我們多年來從未見過的人道主義悲劇。數百萬敘利亞難民流離失所,整個國家被戰爭摧毀,死傷慘重,也出現酷刑現象。阿薩德政權向自己的人民開槍,民眾無法前往被反對派控制的地區。在這種危機情形下,國際社會必須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每個身處困境人都有權要求獲得幫助。因此,德國政府支持德國援助組織進入被反對派解放的地區提供幫助。不過,鑑於當前的危機形勢,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這也很讓我們無奈。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德國之聲:突尼斯和埃及,雖然開啟了民主進程,但也出現了事先沒有預料到的負面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能做些什麼貢獻呢?

勒寧: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勾繪世界。希望推動民主和人權進程的國家,我們願意提供支持。但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這點從歐洲歷史也能體現。民主不可能一下子就實現。

德國之聲:德國或是西方的價值標準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其他國家呢?

勒寧: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被任意拘捕、遭受酷刑或是被殺害。每個人都希望能有尊嚴的生活。因此,沒有哪個專職政權或是宗教族群可以用所謂的"文化傳統或特殊國情"作為侵犯人權的理由。如果真有哪個傳統是主張侵犯人權的,那我們就該摒棄這個傳統,開始新的道路。人權的最核心內容,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尊嚴和自由都是不可侵犯的,這一點沒的商量。

德國之聲:在俄羅斯和埃及都發生過德國的非政府組織被列為非法組織的事情,一些德國基金會的辦公室被搜查,基金會的工作也受到阻撓。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政府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勒寧:我們對此提出了強烈批評。我其實更擔心的是俄羅斯本國的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團體。他們在俄羅斯面臨來自專制政府的巨大的壓力。不過這也證明,這些組織的工作讓政府有畏懼感。我們就更應該明確表態,要求停止對這些非政府組織的迫害行為。

埃及民眾在開羅舉行抗議穆爾西政府的示威活動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德國政府應該怎麼與專制政權國家合作?

勒寧:就拿與北韓打交道來說,如果我們想讓北韓真正做到去核化,就必須和北京政府合作。北京政府不是一個尊重人權的典範。但是沒有中國的配合,就無法與北韓合作,因為中國是北韓的鄰國也是唯一對北韓還有點影響力的盟友。搞政治向來都是在幾種選擇中作權衡,有時候也必須能承受得起矛盾和對立的操作方式。

德國之聲:您覺得德國在人權方面還有什麼不足?

勒寧:我們剛剛做了一項調查,想看看其他國家的人怎麼評價看待德國的人權狀況。調查結果很讓我們吃驚,德國給許多人的印象還是很排外、歧視、種族主義色彩濃重的國家。我們必須想想,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而且要想想能怎樣改善一下。

採訪記者:Sven Poehle 編譯:謝菲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