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勞改紀念館新館在華盛頓開幕

2011年4月10日

四月七日晚,勞改基金會在華盛頓舉行勞改紀念館新館開幕儀式 。美國國務院參議員史密斯提醒到場來賓,「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紀念館不僅是對中國過去一段歷史的見證,還是對中國日前局勢的寫照。」

中國坐監獄不叫'坐監獄',叫做'去勞改'。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新落成的勞改紀念館位於華盛頓西北區杜邦圈(Dupont Circle)以北的一條小街上。這裡是華盛頓的商業中心之一,過往人流眾多。新館由Design Minds創意公司設計,展館以對比強烈的紅色和黑色為主要色調。該公司專業從事博物館設計,曾設計過猶太人紀念館。比起位於隆根圈(Logan Circle)的舊館來,這裡空間更加開闊,展品更為豐富,並且有空間承辦各類特展。館內陳設著著大量和中國勞改制度有關的物品,包括勞改犯的生活用品、中國政府關於勞改制度的加密檔案、一些勞改產品、大量的照片和勞改犯對勞改經歷的證詞。

開幕式由勞改基金會負責人吳弘達主持,並邀請到蘭托斯人權與正義基金會主席(Lantos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 and Justice)安妮特. 蘭托斯(Annett Lantos)作主題發言。她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個人權活動家的種種經歷,並稱勞改博物館的成立是吳弘達人權奮斗歷程中的一大成果。

勞改倖存者劉欣虎向現場來賓講述了自己的勞改經歷。他在14歲被送到勞改營進行改造,一關就是25年,而他唯一的"罪行"是有一個"反革命"的父親。他和二十多個男犯人同住一個房間,每天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被強迫勞動十多個小時。他一直不知道父親也被關押在同一個勞改營,直到父親在70年代自殺,才被通知去見父親最後一面。他親手脫下父親身上的勞改服,並想方設法保存,最後在80年代平反後帶出勞改營。現在,這套血衣在勞改紀念館永久展出。

勞改不是歷史 是現狀

美國國務院參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也參加了開幕式,他在發言中讚揚了吳弘達為改善中國人權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並提醒來賓,"我們必須記住,勞改紀念館不僅是對中國過去一段歷史的見證,還是對中國日前局勢的寫照。"

 開幕式後史密斯議員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他特別對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被警方帶走表示抗議,稱中國政府這一行為 "令人發指(outrageous)"。作為美國國會人權委員會的主席,他已經在籌備一系列針對中國最近人權狀況的聽證會,將於五月初開始在國會山舉行。

他說, "我將邀請包括吳宏達在內的各方人士到聽證會作證,讓美國民眾更多瞭解這個'醜惡的現實',即中國政府還在繼續它一貫的對異議人士的打壓和迫害。中國最具勇氣和智慧的傑出人士因為要求實行民主和尊重法治而紛紛遭到逮捕。我們必須清晰大聲地對此發聲抗議,而且我們必須現在就這樣做。勞改博物館的開幕及時地提醒我們,勞改制度不是過去。這個博物館不像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那樣只是見證一段過去的歷史。在中國,對無辜人士的迫害還在繼續, 而且愈加嚴重。每個人都應該清醒地人士到這點。" 

勞改紀念館背後的故事

吳弘達和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分享了創建勞改紀念館的心路歷程,"1993年《華盛頓郵報》記者問我有什麼打算,我說想把laogai這個詞變成英文單詞,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勞改制度。 因為在中國坐監獄不叫'坐監獄',叫做'去勞改'。 1994年,中國共產黨在知道這件事後在全國人大上通過一個決議案,停止勞改,取消勞改,所有勞改的書、勞改的文件和勞改管理局都取消,但是勞改的功能不變。這是共產黨狡猾的做法。" 2003年,laogai這個詞進入了牛津大辭典後,吳弘達認識到世界應該瞭解勞改到底是什麼,所以有了建立勞改紀念館的想法。

經過多年籌備,2008年,勞改紀念館在雅虎人權基金的贊助下建立,它是美國第一家專門展示中國人權問題的展示館。在過去的兩年中,該館舉辦過針對西藏和新疆勞改歷史的特別展覽,並曾接待達賴喇嘛到此參觀。

作者:悠然

責編:敏芬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