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晾在了一邊」

2013年4月12日

歷經17年、16輪談判,日本和台灣本月10日簽署《漁業協議》,就雙方重迭專屬海洋經濟區的漁業做出安排,共享東中國海漁業資源。此舉被認為是台灣外交上的一次成功。德語媒體強調指出,北京此次成了日台合作的看客。

--- DW-Grafik: Peter Steinmetz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日漁業協議》得以簽署,其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同意暫時擱置對相關海域及島嶼(台灣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爭議。而鑑於北京一直要求台灣在相關問題上與北京攜手,因此,該協議的簽署頗讓北京難堪。4月12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刊文指出:

協議顯然以台灣總統馬英九去年提出的一項計劃為基礎。馬在該計劃中建議,為保持地區穩定,包括台灣、日本和北京在內的有關各方擱置爭議,共享當地資源。這一建議基本未得到各方理會。而現在,內政上遭打擊的這位總統獲得了一項頗有臉面的成功。在台灣人眼裡,捕魚權似乎比島嶼的佔有更重要。現在,馬在無需放棄主權要求的情況下得到了這一點。而日方則可以相信,台灣未來在相關問題上的表現會克制一些。……隨著協議的簽署,東京和台北間通常非常良好的關係得以排除一個干擾因素。而日本則從此可集中精力應對中國。……「

台灣、日本擱置主權爭議,簽署共享東海漁業資源協議。圖片來源: Xie Menglin

「北京過去曾試圖說服台北共同出面對付東京。台北從未真正為此動過心。而隨著(台日)協議的簽署,這一選項便不再存在。如果日本和台灣最終能夠消除爭議,咄咄逼人的中國就成了激化衝突的唯一一方。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提醒日本遵守在台灣問題上的諾言。在官方層面,東京只與北京有外交關係,但與台北維持著密切交往。北京對每一個能被解釋為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的協議都投以懷疑的眼光。」

對華經商指南

本周三,澳洲和中國啟動雙邊貿易中直接使用澳元和人民幣結算機制,標誌著兩國密切雙邊經貿關係的努力獲長足進展。不過,坎培拉政府和澳洲总检察院日前卻聯合提醒本國商界人士,在對華業務中須保持高度警覺,以防掉入對方設下的陷阱。4月12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在經濟版上發表一篇題為「澳洲对中國國內的危險提出警告」的報導,這樣介紹了澳當局發表的一份在華經商指南:

力拓在上海首席代表胡士泰2010年3月以貪污和竊取商業機密罪被判處10年監禁圖片來源: AP

「澳洲政府和總檢察署以非同尋常的措辭提醒商界人士注意:『對華業務中的盈利與大風險密切相連』。40多名澳洲人目前在中國被拘留或系獄。……政府在這一文件中強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關於詐騙、行賄、貪污或其它經濟犯罪行為的指控導致長期徒刑』。……澳洲当局也對偷竊智慧財產權和泛濫的腐敗現象提出警告:『應準備進行艱難談判,準備好應對半合法的議題。表現要堅決、態度要客氣,要有創造性,也要準備好說不』。基本的要求是:『期待減半,時間和經費預算加倍』。為防止本國公民不在中國上當受騙,澳有關當局直截了當地指出:『中國談判人精明至極,並知道,外國人不願空手飛回去。他們事先就已準備好,延長討論時間,好讓外國談判人精疲力竭,而且,(中方)翻譯人員也不能完全信任。」

摘編:凝煉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