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的社會現象和文明教育

2002年2月18日

瑞士新蘇黎世報用了整整一版的篇幅,報導北京市政府為迎接2008年夏季奧運會、改造北京市民行為舉止而做出的努力。文章首先談起了吐痰的問題:

北京混亂的交通圖片來源: AP

「然而北京市政府的想法完全不同。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事剛定下來,市政府就派人觀察北京人的行為舉止,他們所看到的,實在不敢叫人恭維。市長劉琪列出了北京市民的十二條『不良習慣』,市政府的各級部門開始教育臣民要有禮貌教養。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只能猜測其中的原因。這是因為,人們看作的『必然發展』或『成熟過程』,實際上不過是想匆忙適應所謂國際標準而已,也就是向歐美化的行為舉止標準看齊。

中國的領導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西方,迫不及待地模仿西方的做法和生活方式,但是一旦遇到政治問題,就立即剎車。共產黨並非一定要改變千百萬中國人源遠流長的習俗,而只是為了避免數百名西方外交官和商人聽了吐痰不舒服。其實,這些人的耳朵一點也受不到吐痰聲的干擾,早晨,有教養的司機來接他們,接著一整天都呆在絕對沒有吐痰現象的地方。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會認為,隨地吐痰的現象在中國已不復存在。」

新蘇黎世報記者認為,與隨地吐痰相比,中國人的交通道德觀更成問題。記者在報導中寫道:

「北京人在交通中的行為舉止要比吐痰問題更為糟糕。有時,外國遊客看著汽車廢氣籠罩的混亂場面,簡直難以相信,這就是真實情況。他們說,這裡看起來根本沒有秩序。這話說得不對。這裡當然有規則,一條不成文的規則,一條高於一切規則的規則,那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切斷其他人的通道,人們在交通中遵循的原則就是一個『擠』字。在無動於衷的警察眼皮下,排列成行的左拐車隊切斷了對面直行車輛的行車路線。他們不這樣做,就永遠寸步難行,因為『禮讓』在北京的交通中是個鮮為人知的字眼。步行的人是這場混戰中最下層的弱者,他們往往甚至成了那些有殺人欲望的人的攻擊對象,例如有些司機見到人行過街斑馬線不僅不減速,反而加速闖過。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嚴重交通事故數量急劇增加就不足為奇了,責任不只在於汽車數量的增多,也在於缺乏交通紀律。」

接著,新蘇黎世報用很多的筆墨報導了北京市政府對市民進行「精神文明」教育的情況。該報文章懷疑,報紙和電視中廣為宣傳的行為舉止準則和牆上書寫的口號能否起到作用。北京市民已經接受了許多運動和教育,對任何新的準則都有一種抗藥性。作者認為,中國人喜歡無拘無束、自在地生活,這是對共產黨數十年搞的平均主義作出的反應。文章最後警告說:

「這一切說明,中國人還沒有認識到,暫時放棄極端個人主義、尊重法律可以給所有人帶來好處。從這個角度看,交通狀況完全反映了中國的政治狀況。中國的法律仍然由統治者制定,它並不是在普遍民主基礎上形成的,所以這樣的法律就沒有相應的份量。共產黨早就懂得了這一點,只要他們自己的統治沒有受到直接威脅,他們就採取放任主義的態度。在交通問題上尤為明顯,警察對管理交通不感興趣。只要黨的上層人物能通行無阻,紅燈亮起時臣民們想開步走就可以開步走。這給他們帶來了部分自由,開始時會認為很方便,但是長此以往,法律觀念就會土崩瓦解。如果當局某一天突然要求嚴肅法紀,碰到的只能是人民的不理解。中國離市民社會還差得很遠,中國人仍然沒有成年人的自決權。正因為中國人要求享有成年人行為自負的權利,所以當自我美化的當局企圖向他們灌輸規則時,他們回答往往是狠狠地啐上一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