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邀非洲軍方領導人喝茶

Hans Spross
2018年6月30日

「戰狼」狼煙彌漫——中國有意在非洲擴大其軍事影響。為此,它邀請了非洲的幾乎所有軍隊首腦前往北京,訪問部隊、磋商新型合作形式。

Simbabwe Harare Besuch Xi Jinping
2015年習近平訪問辛巴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Ufumeli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月26日至7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非防務安全論壇的意義及目的何在?官方在會前的通報不過寥寥數語。只是在論壇開幕後才對外界宣佈,共有50個國家的軍隊高階代表出席;主辦單位乃是中國國防部。

中國作為投資人和貿易夥伴在非洲不斷增加的經濟影響力反映了其戰略考慮和動議,對此,觀察家們的看法一致。如何保障其相關利益的安全,是這一戰略考慮和動議的中心。南非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范‧斯塔登(Cobus van Stade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解釋說,對中國而言,確保貿易通道的安全相當重要,因為到蘇伊士運河的非洲東北沿海地帶都是新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段,而海上絲綢之路又是全球性"一帶一路"動議的組成部分。他指出,中國已在非洲積累了從危機地區安全疏散本國公民回大陸的經驗。

愛國主義電影《戰狼》劇照圖片來源: Koch Films

安全疏散行動和藍盔部隊

2011年2月,比利亞內戰方殷之時,中國向利比亞沿海派遣了現代化護衛艦"徐州號",監控疏散3.5萬中國公民行動。這是中國軍隊在非洲大陸實施的首次海外行動。范‧斯塔登認為,從那時起,中國越來越多地致力於和平與安全,例如,向非盟維和部隊提供財政支持、擴大本國藍盔部隊規模。

不過,中國藍盔部隊成員約為2400人,還不是像衣索比亞、孟加拉國和印度那樣的最大的維和部隊國家。在規模為1.3萬人的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UNMISS)中,僅有1000人來自中國。

2016年7月,南蘇丹首都朱巴成為一次戲劇性安全疏散行動的發生地。為躲避突然爆發的內戰戰火,350名石油工人必須被安全疏散,被空運至奈洛比。疏散行動由私募中國安全人員實施,總數達3200人,遠超中國藍盔部隊規模。《金融時報》報導稱,這些在海外行動的安全公司成員通常不攜帶武器,但是,在朱巴,他們卻協調了當地武裝安全團隊的行動。

"非洲的新安全需求"

論壇前夕,中國官方傳媒發表了各種文章,強調非洲安全所受威脅的多樣性和新形式。中國媒體澎湃國際6月15日一篇題為《中國軍援物資很快將抵非洲,中國走近非洲安全領域舞台中心》的文章這樣寫道:"相比於傳統的軍事對抗風險,近年來,包括恐怖主義、社會衝突、自然災害、糧食安全、公共衞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上升"。文章稱,習近平向非洲國家承諾提供一億美元軍事援助,目前這一承諾正在落實,很快將有一批軍援物資到達非洲國家。

中國對非軍火出口增加

儘管中國的非洲觀察家們強調出現"安全危險新形式"、大規模軍事衝突減少,但武器出口卻是中國與非洲安全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從2013至2017年,中國對非武器出口比2008至2012年增長了55%;在包括有22個國家的亞撒哈拉地區的武器進口中,中國的比重從16%增加到了27%。

中國對外投資趨勢與此正相符合。中國對非投資由2012年的約400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900億,在相同時間裡,中國對中、近東的投資不足400億美元。

中文教學: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圖片來源: DW/E. d. Vries

價廉物美、深受歡迎

中國對非軍火銷售對象比競爭對手美國和俄羅斯更廣泛。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提供的數據,2008至2017年,中國向非洲出口了30億美元武器,其中北非佔42%,東非和非洲其餘地區各佔29%,坦桑尼亞、奈及利亞及蘇丹分別成為最重要進口國。

中國被視為是物廉價美的武器系統的供應者,例如,可投入實戰的K-8噴氣式教練機便在非洲的同類飛機市場上居於主導地位。此外,因美國持克制態度,中國發現無人駕駛航空器(UAV)市場有機可乘,便將無人機銷往奈及利亞和埃及等國。

有報導說,相關武器被用於軍事衝突中。這些報導引發外界對中國武器出口的批評。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指出,2014年,中國國營北方工業集團向南蘇丹政府提供了100枚導彈、9000多支自動槍和2400萬發子彈。因侵犯人權,南蘇丹政府廣遭批評。《國防》雜誌出版人、 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大學教授、佩裡斯特朗迪(Jerome Pellistrandi)上校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強調指出,對某些非洲政府來說,從中國購買航空器和其它武器要比從歐洲生產商那裡購買簡單的多,-原因就在於,有關人權問題,中國不那麼較真。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