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頗感難辦」
2014年3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新領導層上台以來不放過任何重要機會,表達對同樣實行威權統治的俄羅斯的「特殊友誼和感情」,強調同該國建立更密切戰略夥伴關係的願望。莫斯科領導人指使在烏克蘭領土克裡米亞半島上演的公投鬧劇卻讓同樣面臨一系列民族糾紛的北京難堪至極。3月19日一期《南德意志報》「政治」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這樣寫道:
「普丁的所做所為成了中國外交的一場噩夢。多年來,出於自利動機,中國外交始終將『不干涉他國事務』作為神聖原則加以鼓吹。對西方的有關干預行為,北京從來都毫不遲疑地以最嚴厲聲調予以抨擊,譴責『美國的雙重道德』。時下,中國對俄羅斯行為的不滿雖十分明顯,但絕不加以譴責。中國外交官們一天接一天發出無力的呼籲,敦促以『對話和談判』解決問題。保持距離的迄今最明顯標誌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投棄權票。
「這是一種中立,在很多人眼裡,它事實上是對莫斯科的一種默認。於是,中國外交政策奉行的雙重道德標準一下子暴露無疑。
「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並非總是親密無間,在毛澤東時代,這兩個社會主義兄弟國家之間曾發生嚴重衝突。然而,過去數年裡,兩國重新建立起了親密關係,這自有其原因:兩國都帶著憂慮的心情關注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進逼;兩國在伊朗和敘利亞問題上都反對美國的利益;對基輔政權更迭一類事件的憤怒情緒使兩國更形團結。—在西方人的眼裡,那裡(基輔)所發生的乃是一場革命,北京和莫斯科則相信,那是美國人和歐洲人從強權政治利益出發進行操控的結果。
「當然,兩國間的關係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俄羅斯對中國進入其後院—中亞滿腹狐疑;中國領導人則注意到,莫斯科多年來恰恰向其並不喜歡的鄰居日本頻頻示好。不過,在過去的12年裡,中俄兩國間的貿易額翻了7番,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
文章接著寫道,克裡米亞事件卻使中俄間關係受到巨大考驗,讓北京最高領導層尷尬不已,原因是:
「克裡米亞脫離烏克蘭卻觸動了北京的一根最大的痛感神經。
「本周一,中央宣傳部向全國所有編輯部發出一項指令,禁止有關克裡米亞的報導同『台灣、西藏或新疆等本國議題相連系』。對官方媒體的新聞審查相對簡單些,在網路和在社群網站上的監控卻要難得多,不過,審查官們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的屏蔽了象用戶lc22那樣的評論:『看來,中國支持克裡米亞公投。那麼,為什麼反對新疆、台灣和西藏獨立?』
「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彈性態度,理由是,相關問題有著『歷史和現實的複雜因素』。本周六,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歐洲之行,並將訪問德國。可以設想,他的會談夥伴會希望他拿出更清晰的解釋」。
環保目標礙難實現
以北京為標誌,中國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已成為世紀難題。3月19日一期《法蘭克福匯報》「時事」欄目上的一篇短文認為,中國當局新近提出的雄心勃勃的空氣治理目標礙難實現: 「顯然,嚴重的霧霾讓人對問題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中國政府現在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計劃,人們只能表達良好祝福。雖然,仍有許多東西不清不楚,但方向是正確的。至少在中央政府層面,這一認識已經成熟:持續性發展只有在不再無限掠奪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或許,計劃中的排放交易和對污染者高額徴税能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不過,就像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在中國都會發生的那樣,關鍵的問題是,只要地方上有足夠多的大小幹部們攜起手來,加以抵制,中央政府再好的計劃亦將落空。只有當精英集團內出現觀念的轉變,這一刻預期到的抵抗才能被克服。而只要干部們無需為公眾負責,只要官員們相互之間沒有監督,就難以出現這一轉變。
編譯:凝煉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