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會議:16大的最重要前奏曲
2002年7月24日本次北戴河會議有可能是黨代會召開之前的最後一次中共內部大型會議,關於未來權力格局的安排將在此得到決定性的討論。除人事問題外,經濟、社會政治以及中國如何參與全球化進程等也將是北戴河會議討論的議題。
集中國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江澤民本打算按照「70歲以上者全部退出政治局」的宗旨實行中國領導層的人事變動。儘管北戴河會議將秘密進行,但跡象顯示,已經沒有人去關心事關權力鬥爭中去留的年齡限制問題了。有報導猜測,儘管江澤民將辭去國家主席職務,但他可能不僅保留中央軍委主席,而且還將繼續留任黨主席的職務。
江澤民原來可能認為,討論綱領性問題只會節外生枝,而現實與江的想法卻恰恰事與願違。北戴河會議上仍將免不了就中國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前途進行討論。不久前情況還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中國領導層試圖傳達這樣的訊息,即存在爭議的問題早已拍板定案。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三個代表」說,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這些言辭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江澤民所提倡的吸收私人企業家,也就是資本家加入中國共產黨。
恰恰在這一點上,目前似乎出現了爭議。一個跡象便是:數周前,軍隊高層人士通過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達對江澤民的支持。這種事情在威權統治的中國不是偶然出現,也不是例行公事。這不禁令人猜想,中共內部富有影響的政治家開始對江澤民的權威地位產生了懷疑。另一個路線鬥爭的跡象則是:朱熔基總理擱置了其在股市上出售其餘國有企業的計劃。而該計劃不久前還被稱頌為符合江澤民三個代表精神的一種先進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出版刊物對中國政治發展趨勢也透露出明顯的訊息。這裡發生的一個變化是:過去數周內,這一中國政府的智囊團
對江澤民的理論進行了如此闡釋,似乎「先進文化」和「先進社會生產力」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都不再具有重要性。事實則是:沒有一位著名社會科學家願意為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搖旗吶喊,也沒有人敢於繼續稱頌私有化為先進的做法,當然不久前還宣揚的私人企業家也屬於工人階級,應大批吸收他們入黨的說法,現在也無人提及了。與此相反,一部分私人企業家如今又遭到了公眾的批評。
事發原因是中國煤礦和其它企業發生的導致傷亡的眾多惡性事故。這些私人企業家肆無忌憚、貪圖贏利的做法受到了甚至是國家控制的媒體的譴責。報導中披露了許多私人企業家賄賂地方黨的幹部的事情。過去數年中,中國城市失業人口高達4千萬,而農村則為1億,在此背景下,這樣的報導在社會上無疑成為了一種導火索。因此有報導猜測,黨內的強硬派是在有目的地通過這樣的報導來質疑私人企業家的形象。
可以預料,強硬派代表也將參加北戴河秘密會議。儘管軍方宣誓支持江澤民,而且一貫努力對外顯示統一的黨的高層領導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這些強硬路線提倡者顯然仍是難以擺平的。黨的領導層在最後時刻、至少是口頭上做出了具有決定性的妥協,在「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中聲明,共產黨仍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文章用幾乎是毛澤東時代的口吻繼續寫道,工人階級代表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卻在資本主義的改革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文章中甚至又出現了「社會階層」、「社會階級」以及「階級鬥爭」的說法。至於中國共產黨將採取何種政治手段解決中國眾多的社會衝突,如何代表逐步貧困化的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則仍是未知數。
這些問題正是北戴河會議和秋季中共16大所要探討的中心議題。在綱領上取得一致並不容易。一旦「階級鬥爭」成為綱領性的口號,那麼中國共產黨則必須公開表明立場。這樣一來,它便幾乎不可能再推動私人經濟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了。如果中國共產黨真的不再支持私人經濟,那麼它便會破壞中國國民經濟僅存的一點活力。儘管中國經濟穩健發展,但卻面臨著財政危機和市場需求下降的問題。有關路線的爭執不僅對黨內鬥爭至關重要,也將對中國未來社會政治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決定著中國是否將繼續實行現代化和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