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非政治震蕩的經濟帳

2011年2月1日

阿拉伯世界緊張局勢讓各地投資者十分緊張,雖然景氣指數與大企業經營狀況令人振奮,但世界各大股市哀鴻一片。同時油價飆升。德國大企業不斷從埃及撤出員工,一些製造廠暫時關閉。

埃及民眾大規模抗議,國際投資者神經緊張圖片來源: dapd

上街遊行的埃及人並非都只盯住了民主與自由,他們也要求參與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埃及經濟即便在危機的2009年還是增長了3%。2004年以來開放經濟,從此經濟直線上升;危機前年增長率高達7%。可德國工商總會總經濟師沃爾克‧特萊爾(Volker Treier)還是強調指出:經濟自由了,增長了,但年輕的埃及人還是沒有工作:

"大家都懷疑真正受益的是經濟精英們,大多數民眾沒有份兒。關鍵在於造成這樣局勢的原因是什麼,是人員的培訓和素質。國家方面在這方面做的太少,不關注經濟界需要的後起之秀,不能跟上經濟高速增長對年輕專業人才的需要。"

埃及總人口8400萬,距聯合國的數據年人口增長2%,每年進入就業市場60到70萬人。人們受教育不足,按照特萊爾的說法也是造成高達11%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沒有教育,缺乏素質,就很難有效提高生產率。而無法提高生產率,產量不足,導致不得不大量進口國外產品,引起價格上揚。"

埃及等北非諸國食品價格上揚,造成局部恐慌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K. Desouki

尤其在目前食品價格大幅上揚的時候,就更是這樣。埃及進口中的14%是食品;而食品價格上揚主要打擊的是貧困人口,就是那些或者掙得很少,或者乾脆沒有工作的人們。

德國貿易與投資協會中東專家馬丁-卡爾霍夫(Martin Kalhöfer)不排除動蕩會影響到旅遊業,影響到通過蘇伊士運河的人流或者影響到埃及人匯款的往來。但他最主要的擔心是動蕩將影響到外國對埃及的直接投資。而他的這份擔心似乎正在變成現實。德國大企業如BASF,戴姆勒或者寶馬公司稱他們在埃及的工廠暫時停產。但特萊爾發出了安民告示:

"我們叢德國企業那裡瞭解到他們並不想放棄在埃及的生產基地,他們在埃及植根很深,認為埃及是很好的生產基地乃至戰略要沖。不過目前大家在靜觀其變而已。"

換言之:暫停的主要是擴大投資部分,要到局勢緩和之後再看。而外國新投資者當然更要觀望,看看埃及走出混亂之後會向何處去。埃及如果從動蕩中走出來,導致更多的民主,人們普遍受教育,以便參與經濟生活,當然會對私人經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德國貿易與投資協會專家馬丁-卡爾霍夫說:

"現在下斷言為時過早,會不會走向改觀很難說。我的感覺是:政府現在更多地是在向後轉。我們只能希望民主進程能夠得到推動,那時投資者還會再來的。"

作者:Jutta Wasserrab 編譯: 一通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