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屆三中全會:如何進行有限度政治改革
2003年10月14日
廣告
一般說來,中共全體會議不過是對最高層領導既定的方針形式上表示通過而已。但目前召開的中共16屆三中全會卻有可能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做出重大決定。其歷史意義可與25年前、即1978年召開的中共11屆三中全會相比。當時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開始了改革的進程,推動中國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大國,並越來越背離其社會主義的基礎。
自去年11月黨代會以來,中共歡迎私人企業家入黨,而現在又有一個社會主義的信條被動搖了。至少人們已經在談論,是否要將保護私人財產寫進憲法。中共黨員和律師徐覺永認為,這是中國向法制國家方向邁進的一步。他說:「無論如何,中共正在努力實現黨內民主化。中共由三個權力中心構成。最核心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不受任何機構監控。但是未來,中央政治局每年都應向350人組成的中央委員會提交一份工作總結報告。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希望以此來確立其新的領導風格。中共黨內人士徐覺永認為,這樣,既增強了透明度,也增加了肩負的責任,同時又不危及中共的一黨統治。」
經濟議題佔居了中共16屆三中全會的主要議程。計劃到2010年完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此外,中共還必須努力縮小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落後的內地之間的收入差別。此外,原來中國的經濟基地東北也向會議發出了緊急呼救,那裡失業人數高達3百萬,而且許多人根本無法獲得任何社會救濟。中共擔心會爆發公開的抗議行動。目前已有4名東北工運領袖遭到關押。
儘管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要更多地請聽公民的意見,但中共卻仍然不太清楚,應該如何應對來自民眾的抱怨。北京警察目前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為的是阻止繼續發生由於城市改建而引發的公民示威。16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西苑飯店周圍則處於最高安全警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