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十年﹕北京奧運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8年8月8日

2008年時,很多觀察家期待,北京奧運能成為中國一個新時代的起點﹕輿論更加開放;國家逐漸民主;公民社會蓬勃發展。十年後,他們意識到,那一年是起點也是終點,更是一個分水嶺。

Olympische Spiele 2008 Peking Eröffnungszeremonie
資料圖片:2008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式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Leck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久前的俄羅斯世界盃時,不少人感嘆"人生就是幾屆世界盃",而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人生用"奧運會"這個單位衡量更貼切。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首金,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奧運記憶也是人們的成長記憶。

在西方,人們很喜歡問的一個關於"歷史那一刻"的問題是:當甘迺迪被刺殺時,你在做什麼?在中國,這個問題可以換成:當北京奧運開幕時,你在做什麼?

對於很多人而言,那是一段讓人摩拳擦掌的日子。"那時候,大家對未來充滿憧憬。覺得有很多積極的、有活力的東西正在生長,事情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奧運會正是這些積極事物的象徵",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巴爾馳(Bernhard Bartsch)告訴《德國之聲》。2008年奧運時,他還是一名德國駐華記者。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開始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 Spencer

北京奧運會是繼1964年東京、1988年漢城之後, 第三次由亞洲國家主辦的夏季奧運會。觀察家們期待,這場奧運會推動中國在政治上更加開放、社會更加自由,就像之前的東京奧運、漢城奧運對於日本、韓國一樣。

在奧運前夕,北京政府確實也做出了一些姿態: 不少之前被封的網站被解禁;官方還史無前例地專門劃出場地,以供人們抗議、示威。

"作為記者的我們當時都很興奮,覺得這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我們有很多期望,希望奧運會能改善中國的社會狀況,中國政府也做出了不少承諾",《世界報》的資深駐華記者埃林(Johnny Erling)對德國之聲說。這其中就包括放寬媒體自由度:北京政府承諾,在徵求被採訪對象同意後,外媒可以在中國各地自由採訪。

回頭看來,巴爾馳和埃林都承認,那是一種盲目樂觀、錯誤判斷。

"我們當時對劃出來的抗議區很感興趣,都跑去看,結果非常令人失望(沒有抗議活動得到官方批准)。然而十年後回頭看,那其實是後來一切的徵兆:中國並不是需要時間走向自由化,而是根本沒有朝著自由化的方向在走",如今在德國智庫工作的巴爾馳說。

從期望到失望

奧運結束後,更多網站上了受限制或被封鎖的名單。據GreatFire.org最新統計,在該組織監測的37萬多個URL中,有8.34萬在中國被屏蔽;而在2萬多IP地址中,有3682個在中國被屏蔽。2017年的全球最熱門網站,前五名(Facebook, Google, YouTube, Twitter, Wikipedia)在中國全部被封鎖。在"自由之家"關於網路自由度的調查中,中國過去三年連續墊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Bongarts/A. Hassenstein

與此同時,中國新聞自由與公民社會的空間變得愈加狹窄,當局的審查與管控日益增強。

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教授展江對《德國之聲》說:"2008年,胡錦濤先生發表講話,當時對媒體還是鼓勵、放開的態度。而如今的領導人要求黨管理、管制所有媒體的所有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越來越多只是報導領導人的活動,強調領導人的核心地位。……'對版面'(各官媒保持同樣的版面)是過去的術語,然而如今,這個情況特別明顯。"

埃林談到,作為駐華記者,他所享受的自由度從2008年起逐漸下降。"事實就是:如果中國當局感覺這可能會帶來麻煩,總是有理由去阻止你。如今,我們再想去西藏、新疆這些'麻煩'地區變得非常難。所謂的採訪自由成為了一紙空文"。

國際記聯去年發布關於中國新聞自由的十年版報告,稱之為"十年衰落"。在今年年初的一項關於公民社會自由度的調查報告中,中國與北韓、沙烏地等國一起墊底,屬於"公民社會沒有任何行動空間的國家"。

時評人長平說,中共在把奧運會辦成後,又辦了很多事:網路管制,對異議人士的監控,對公民社會的打壓,對媒體的收緊。"很多08年可以做的事情,如今連提都不讓提了。許志勇、浦志強、艾未未,那一年他們在社會中都還是明星--儘管當時政府對他們也有壓力,然而現在,他們要麼流亡國外,要麼被判入監,要麼被軟禁起來。"

"中國夢的造勢元年"

給當代中國留下深深烙印的節點: 89年算一個,08年也算一個。2008年是多事之秋——從春天西藏騷亂(三一四事件)到隨後的火炬風波,再到五一二汶川地震。

對於這些,長平感觸尤深。2008年,他因為一篇關於三一四事件的評論(《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遭遇攻擊,被撤職。他說,"我的人生從那一年起徹底發生改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十年後往回看,長平認為,2008年是"世界和中國關係發生變化的一年",是"中國夢的造勢元年"。

他說:"那之前,中國政府在國際上一直韜光養晦,在國內或明或暗地向老百姓承諾,一切需要時間。言下之意是民主會有的,人權也會有的。從北京奧運開始,調子一下子變了:我們不需要學習西方,我們的體制更好。08年之前,特別流行這樣的詞: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08年之後,這些詞從官媒中消失了:我們不需要了,是世界走向我們,是國際與我們接軌。"

巴爾馳也表示,"如果說奧運前,中國還有一種自卑心理的話,那麼在奧運後,這種自卑變成了自信,變成了過度自信。"這位中國問題專家同時強調,過去十年中國後退了幾大步這只是西方視角,在中共看來,則截然不同。

分道揚鑣

曾在中國網路上流傳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北京奧運會之後,我們分道揚鑣"。文章把奧運會看作是很多事情的分水嶺,講了很多"那一年"。比如,"那一年,谷歌還可以正常用"、"那一年,很多人還樂觀地說'08年是中國公民社會的元年'",令人不勝唏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國家也在北京奧運後開始分道揚鑣,變得愈加矛盾,讓人琢磨不清。

在過去十年裡,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儘管一直存在各種"中國經濟崩潰論",但是這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從2008年的近32兆元增長至去年的80多兆。 繼續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國內市場愈加展示出巨大的潛力,吸引全球投資者,也讓大眾、蘋果這樣的企業對其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在數字支付、網路经济等一些領域,中國甚至走在了歐美前面,傲視全球。

與此同時,中資更多地走出國門--在眾多發展國家進行基建,在歐美購置企業。這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伴隨著經濟實力提升,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明顯增加,在國際舞台上也表現得越發強勢。用"一帶一路"、全球合作為"中國夢"鋪路,習近平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顯然也包含了中國擔當全球領導者的雄心。

這些都與中國國內加強社會管控、打壓異議聲音、收緊言論自由、勒令媒體國企高校齊"姓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對外如此自信、驕傲的中國,為何這樣擔憂、害怕自己的國民呢?

去年10月的十九大期間,大陸只有一名律師敢於公開指責中國的人權記錄——余文生。然而這位寫了公開信的維權律師很快被捕,至今仍被關押。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