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半個世界都在中國的胃裡」

2014年4月3日

《法蘭克福匯報》介紹兩名西班牙記者關於西方越來越屈服於中國的一本新書的德譯本。《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在國際農業貿易中的大手筆併購活動。

China Banknot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西班牙記者卡德納爾(Pablo Cardenal),阿勞霍(Heriberto Araujo)以大量實地採訪為第一手資料寫就的關於中國對外擴張的著作《大規模掠奪進軍》再度成為德語媒體的關注對象。繼1月28日的《南德意志報》後,4月3日一期《法蘭克福匯報》「文學與專業書」欄目又刊登一篇書評,強調,根據兩位作者的觀察,中國正從模仿者轉變成技術領先者,西方在中國的「擴張」面前正節節敗退:

「對卡德納爾和阿勞霍來說,中國首先在發展中國家的早以昭然於世的擴張已達到了一個新規模。……為能真切記錄下進入第二階段的『中國對地球的佔領』,即進入西方國家市場的積極進軍,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做了不下500次的採訪,調查研究相關現象,而不是親信謠傳和理論。……

馬普托(莫桑比克首都)一家中餐館圖片來源: DW/J. Beck

「以此方式誕生了一份非常吸引人的實地研究報告。報告所涉及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如何保障其巨大的能源、原料和食品需求?它給人類、環境和基礎設施會帶來何種影響?中國實施何種政治和外交戰略?是否也支持獨裁製?中國如何通過不斷擴大的移民在世界範圍佔領新的銷售市場?例如,對非洲的移民。中國已在那裡建造了2000公里鐵道、3000公里公路、數十個足球場、160個學校和醫院。」

書評指出,兩位作者相信,中國的對外擴張戰略數年來已進入第二階段,即:進入西方,而英國歷史學家兼記者雅克(Martin Jacques)的預言很快會成為現實:

「『世界認為,隨著繼續其經濟開放進程,中國會越來越西化;其實,情況恰好相反:世界將中國化』,而且是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發生,接受中國的標準、經營實踐和勞工關係。在北韓、伊朗、蘇丹和古巴這樣的世界上最專制的政權那裡,中國也扮演著最受青睞的商業夥伴的角色。」

中國援建的非盟總部大廈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書評接著介紹了作者關於中國之所以能成功實施第二階段,打入西方市場的三大原因,那就是:充足的國庫、13億勤儉持家的人民、西方的金融經濟危機。書評指出,作者的最大憂慮在於,如果不加警惕,西方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失去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技術知識,從而在同中國的對壘中最終敗下陣來:

「這個目標是不變的,即:實現質的飛躍,由模仿者變成發明者和全球技術領先者。中國話『吃苦』就頗為傳神地表達出這個迎頭趕上的程序。它告訴我們,除了恆心和努力外,勤奮亦屬於孔子關於學習的經典要求。

「作者們很正確地指出,技術和知識是西方碩果僅存的『武器』,使它能夠繼續將通過研究和開發獲得的好處在有利可圖的中國市場轉變為贏利。但是,這一技術優勢地位日益受到工業間諜網路武器的威脅。在工業網路間諜的新戰場上中國正受到指控。……

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投資人圖片來源: John Lukuwi/AFP/Getty Images

「結論是,我們應重新閱讀萊布尼茨。1692年,萊布尼茨致在中國皇宮公職的耶穌會教士利瑪竇的一封信函中警告說:『您教授了(中國人)技藝。我或許不需要提醒您,應想出辦法來,不致讓我們的人把我們的技藝和盤托出,以免有一天是中國人而非歐洲人得以開心大笑,把不再需要的人請到門外去』。」

戰略轉變

中國國有公司「中糧集團(Cofco)」新近收購國際著名農產品經營商來寶集團(Noble Group)51%股份可,成為中國對外「擴張」的又一大手筆買賣。4月3日一期《新蘇黎世報》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此舉大有深意:

中國長年經濟增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來寶將成為中糧集團的國際平台。這一來,該企業就不需要、或者,只需要有限度地從大商號那裡購買預訂給中國的食品了。借此更好地控制價格,這一考慮肯定扮演了相當角色。中方走出這一步也是對食品需求大幅增長作出的反應。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戰略的轉變。在新近的5年發展計劃中糧食自給的目標已被放棄,這也意味著,尤其是作為飼料的大豆和玉米需要在全球收購。收入的增加帶來了飲食習慣的改變,對肉的消費增加。由此,飼料對中國消費的意義也隨之增加。」

編譯:凝煉

責編:謝菲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