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恩辭職打開繼位人爭奪戰
2011年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Strauss-Kahn)辭職一事表示, 該組織的高級管理層構成應更好地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和新興市場的代表性。他的這番表述其實也是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迫切要求在世界舞壇上擁有更多影響力的支持。
周小川的此番表態也加劇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高領導職位的爭奪,而該組織的作用是監督世界各國的貨幣制度。
中國官方目前還沒有推出自己的建議人選來領導基金組織。然而,一些分析人士以及媒體評論認為,現年57歲的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是有希望的潛在人選,他從2010年5月開始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特勞斯‧卡恩的特別顧問。這也是中國公民在IMF歷史上獲得的最高級別任命。
現任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還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未來掌門人因該在充分考慮"德能勤績"的前提下選出。因為"世界經濟正在從金融危機中緩慢復甦,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仍處在動蕩和敏感的關鍵時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以克服歐洲當前面臨的困難。"
中國希望基金組織未來的領導人能夠為中國的利益說話,比方說將人民幣列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之中。這樣一來,中國就可以用本國貨幣來平衡國際收支或償還基金組織貸款,在國際經濟舞台增加本國貨幣的影響力,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中國外交部5月19日也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的辭職做出反應,稱中方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要求IMF應繼續推進治理結構改革,本著公正、透明、擇優的原則選擇高管。原則上,中國認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IMF高管中的代表性應有所體現。
誰當總裁?誰說了算?
自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以來,歐洲人,確切的說是法國人最頻繁的擔任了該組織最高領導一職。 而美國派出的人選也最頻繁的佔據了世界銀行行長的席位.
自從像中國、巴西這類新興國家不斷變強,而同時金融危機對歐洲和美國造成重大危害後。世界上有越來越多聲音要求其他地區的人選也可以領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從官方的層面來講,選拔過程很簡單:執行總裁應該由執行董事會任命,而該董事會的24名成員代表了基金組織187個會員國。其中既有像美國這樣,以世界上最大經濟實體的身份在基金組織中代表一國利益,也有許多由較小的經濟體組成的地區利益集團。
這24位董事手中的選票份額則由該國,或者地區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所佔配額來決定。
這也造就了美國是基金組織內擁有票數最多的一個單獨選區,佔總投票權的16.8%。日本憑借6.25的投票權位居第二,其他7個歐洲國家總共擁有31.5%的決定權,其中法國和德國各佔4.3%。自該組織2010年對投票權的非配機制進行改革後,中國的份額從的3.65%升至6.19%。位居單獨選區排名第三。
總的來說,世界上最大的7個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一共擁有44.3%的投票權。同時,世界新興市場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為40.5%。
在世界各大新興國家建議應該由他們推出的人選擔任基金組織的領導時,歐洲政壇則希望繼續由一名歐洲人來領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任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英國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歐洲復興銀行行長米洛(Thomas Mirow)、前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施坦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eck)以及現任德意志銀行行長阿克曼(Josef Ackermann)都有可能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任的掌門人。
但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官方的聲明中表示,將選出一名在"制訂經濟政策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高層管理人士"領導該組織。並同時指出,候選人來自哪個國家並不重要。他可能"來自IMF187個成員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綜合報導:任琛 (德新社、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
責編: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