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卡扎菲被推翻5年後的利比亞

Matthias von Hein
2016年10月20日

五年前的今天,利比亞的獨裁者卡扎菲被殺。如今,這個曾經富足的北非國家局勢不穩、滿目瘡痍。

Libyen Kämpfe bei Sirt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tr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初,美國戰鬥機對被"伊斯蘭國"佔據的利比亞城市蘇爾特進行了30多次空襲。5年前,一些西方國家以挽救利比亞抵抗運動、幫助後者推翻獨裁為由,對利比亞進行了軍事幹預;但是5年後的今天,還在發生空襲這樣的事情,這決不是好跡象。蘇爾特有大約13萬人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該城市是利比亞當代史的代表:大約從一年半前開始,蘇爾特成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利比亞的總部,不過現在大部分"伊斯蘭國"成員已經被驅逐。此外,蘇爾特也是曾經統治利比亞卡多年的卡扎菲( Muammar Al-Gaddafi)的出生地。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逃亡途中在其家鄉附近被虐殺。

卡扎菲曾經統治利比亞40多年圖片來源: imago/Anan Sesa

利比亞陷入混亂

卡扎菲的統治結束5年之後,美國戰鬥機對恐怖組織武裝的空襲表明:北約對這個北非國家的干預有了完全另樣的發展,這與巴黎、華盛頓和倫敦政府所設想的完全不同。隨著卡扎菲的被推翻,人們希望建設一個民主、自由和開放的利比亞社會。然而這一願望不僅沒有實現,而且恰恰相反:國家陷入混亂,沒有有效的政府。

與此同時,多個政府爭奪統治權,全國有數百個武裝組織。毒品、武器、特別是人口走私成為為數不多的興旺"產業"。國家的垮台使利比亞成為難民逃亡歐洲途中的主要中轉地。歐洲外交委員會(ECFR)的托阿爾多(Mattia Toaldo)也贊同這一說法。他說,卡扎菲被推翻之後,利比亞人的生活處境更加糟糕:"停電是家常便飯。"

僅在9月份,的黎波裡就發生109起人質劫持事件。銀行現金匱乏,人們長時間排隊,也只能取到很少的錢。托阿爾多說:"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安全局勢惡化,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武器出口與暴力

國家崩潰帶來的後果不僅體現在國內。卡扎菲被推翻之後,起義者搶奪了軍隊武器庫的剩餘槍枝彈藥。歐洲外交委員會的專家托阿爾多說:"利比亞武器外流是導致馬裡發生衝突的原因之一。"乍得總統伊德裡斯‧德比( Idriss Déby)也持同樣看法。他在訪問柏林期間向德國之聲表示,"卡扎菲死了,利比亞落入了武裝團伙手中。如今則要由非洲來承受這一混亂的後果。"這位乍得總統指出,曾經和平的國家如今卻遭到奈及利亞恐怖組織"博科聖地"肆虐,對此歐洲必須為此承擔責任,因為武器都來自利比亞。

如何在文官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一支有效的利比亞國家軍隊,這也是聯合國利比亞問題特別報告員科伯勒(Martin Kobler )始終在考慮的主要問題之一。除了呼籲各方開展對話之外,科伯勒也想不出更多的辦法。這位德國外交官向德國之聲表示:"這是一個必須由利比亞人自己完成的進程。但是其間非洲聯盟、聯合國和歐盟以及阿拉伯聯盟願意為利比亞人提供支持。"

很多抵達義大利西西裡的難民船都經由利比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Lannino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初,利比亞也被捲入鄰國埃及和突尼斯的革命浪潮。當年二月,抗議活動升級到近乎內戰狀態。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很快成為抗議活動的中心。3月份,卡扎菲政權恢復了鎮定,重新奪回失控的地區,並為此出動了空軍部隊。

利比亞起義者要求建立禁飛區。法國抓住這一要求,成為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幹預的主要推手。法國先是支持突尼斯獨裁統治者本‧阿裡,還一度支持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權,但是這一次,法國決定及早的站在勝利者一邊。

或許法國這樣做是為了讓剛剛同利比亞簽署的一項幫助利比亞建造核電站的協議免受威脅。此外,法國十分之一的原油依靠從利比亞進口或許也是原因之一。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有關建立禁飛區以及使用軍事手段保護居民安全的1973號決議。決議還要求衝突各方立即停火。

德國的特殊路徑

在對安理會決議進行表決時,德國和俄羅斯以及中國一樣,投了棄權票。德國的這一立場,令當時的聯邦外長韋斯特韋勒( Guido Westerwelle)成為舉國上下以及政界和媒體的眾矢之的。

3月19日,10架法國戰鬥機參加了對利比亞的國際軍事幹預行動。其矛頭針主要針對利比亞政府軍對班加西的進攻。一個軍方車隊遭到攻擊,炮兵陣地被摧毀。北約軍隊配合反叛武裝聯合作戰長達7個月,持續為他們提供空中掩護。期間卡扎菲的家鄉遭到北約轟炸機的狂轟亂炸,英國《衛報》評論員赫爾內(Seumas Hilne)對此做了如下描述:"到處是一片廢墟,就如同俄羅斯對車臣格羅茲尼空襲後的情形。"

雖然拯救生命是軍事幹預的目標,但是最後就連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都估計,這場革命大約造成3萬人死亡。德國社民黨政治家米策尼西(Rolf Mützenich)認為,此次軍事幹預行動明顯超越了1973號決議的權限範圍。他自責地表示,雖然德國在安理會投了棄權票,但最後還是參與了對利比亞的軍事幹預行動--儘管僅僅是通過提供預警偵察機和派遣海軍部隊阻止武器運輸的形式。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