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印中圍繞實際控制線的邊界糾紛陷入僵局,而在條件艱苦,氣溫可以驟降至零下40攝氏度的拉達克山區,新的隧道和道路正在建設之中,就連最偏遠的邊境村莊現在也有了太陽能光纜、電話和網路。龐公區 (Pangong sector)地方議員康喬可‧斯坦津(Konchok Stanzin)說,"在去年印中爆發邊境衝突後,這裡的道路和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加快了步伐。"不過,從去年以來,這一前哨地區也出現了大規模軍隊部署。
旅遊業遭殃
班公錯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內陸湖,橫跨拉達克東部和西藏西部。這裡曾是去年是兩國軍隊發生衝突的摩擦點。不過今年二月,雙方都同意
脫離接觸。從那時起,一條與湖泊南岸平行的狹窄道路開始建設。這條24英呎寬的道路已經通到拉克(LAC),將曼村(Man)、梅拉克村(Merak)和楚舒勒村(Chushul)等連接在一起。然而,對於曼村的丹增多吉(Tenzin Dorjee)來說,新的道路和橋樑卻預示著麻煩即將到來。自去年以來,通行在該地區的印度軍車有所增加。60歲的丹增多吉說, "直到去年,這裡還很平靜。我們像往常一樣做生意,但現在每個人都能感到危機四伏。"
在去年的邊境危機之前,每天都有近500輛汽車載著遊客進入班公措湖區,許多人選擇在附近的村莊住宿。遊客的到來促進了當地經濟。然而現在,載著遊客的車輛卻大多被通宵達旦巡邏的印度軍車所代替。邊境衝突以及新冠大流行影響了班公錯湖的旅遊業。"丹增多吉說,「中國軍隊現在離我們很近,讓人對發生戰爭感到恐懼。遊客因此不願意在這裡過夜,他們只是來觀光,然後就離開。"
為維持生計而苦苦掙扎
隨著旅遊業消失,當地人不得不為維持生計而苦苦掙扎。丹增多吉不得不關閉家庭旅館,靠和印度軍隊一起修路來養活一家四口。他現在每月有4500盧比(折合50歐元)的收入。
來自新德里的探險自行車隊成員阿比謝克‧夏爾馬(Abhishek Sharma)說,他們曾計劃在曼村寄宿,但因於局勢所迫,不得不改變計劃。"在兩支軍隊的附近,感覺不安全,"他說,「 軍隊的存在讓你感覺到是在一個戰區,而不是在一個旅遊點。我們沒有理由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我們可以在20公里外的唐塞扎營。"
緊張局勢推動基建
65歲的阿卜杜勒‧馬吉德‧賈姆希德(Abdul Majeed Jamsheed)是努布拉河谷(Nubra valley)胡德爾村的一名退休政府官員,他說,在1999年印巴坦之間爆發卡吉爾戰爭之前,他們要在馬背上六天才能到達列城。但新近這場衝突改變了拉達克西部的邊境村莊,人們第一次看到柏油馬路、通了電,有了電話。卡吉爾戰爭之後,風景如畫的胡德爾村變成了一個繁忙的小鎮,外國遊客蜂擁而至,他們大多來騎駱駝和露營。胡德爾村每家每戶都把自己的家變成了客棧,並為遊客開設露營點。
一位印度國防官員說,去年印中邊界對峙改變了拉達克的整個面貌,促使新德里加快在該地區修建道路、橋樑和隧道。"我們需要基礎設施和道路,以便部隊能快速轉移到邊境。在我們的敦促下,工程師在短短五個多月內完成了五年的建設工作。」
印度還在加緊完成14.2公里長的佐吉拉隧道(Zoji La)。它將連接克什米爾的索納馬格(Sonmarg)和拉達克的德拉斯鎮(Dras)。2018年5月,總理莫迪主持了開工典禮。佐吉拉山口靠近印巴實際邊界,是戰略要塞。該隧道建成後將縮短行程,對印度軍隊具有戰略意義。 丹增多吉則認為,印度應該優先發展邊疆地區:「邊境人民生活條件困苦,政府應該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而不是打仗。」
中印之間新近發生了幾十年來最為血腥的邊境衝突。那麼,這場衝突的歷史根源在哪裡?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中印邊界總長近2000公里,另外還有12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有領土糾紛的邊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東段(650公里)3個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錫金北部發生衝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達克的巴勒萬河谷(西段)發生士兵肢體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至少印方稱有20名士兵死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anish馬克馬洪線(McMahon Line,東段線)是一條英國探險家測量印度時畫下的一條英屬印度同西藏之間的邊界。1914年,英國外交官麥克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會議,由於中華民國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麥克馬洪線、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議的獨立轉而也放棄承認麥克馬紅線,結果中藏均沒有簽署《西姆拉條約》。印度和緬甸則認為麥克馬洪線是歷史疆界。時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把它看作是實際控制線。1962年中印之戰中,中國軍隊雖然一度佔領了該地重鎮達旺,但後來撤回到實際控制線以北。
藏南在印度被稱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東段線),面積約為6萬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它的西面是不丹,東面是緬甸,向南是印度,北邊是中國的西藏。中國稱該地為藏南,屬於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不過,按照「麥克馬洪線」的劃分,該地屬於印度,印度也實際控制該地,只是藏方以及中華民國當年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續這一路線。1948年,剛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兵進入這個地區,1960年,印度完全佔領了麥線以南部分,中國控制麥線以北。1972年,印度在該地成立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該區改為「阿魯納恰爾邦」。
英國於1887年強佔錫金國,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獨立之後的印度稱為錫金的保護國,1975年正式將其納為「錫金邦」。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後,北京承認新德里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印度亦承認中國對西藏主權。2005年之後中國出版的地圖上已不再將錫金標注成主權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T. L. Kelly1960年4月,中印兩國政府為尋求解決領土爭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會談,但未取得共識。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當年10月20日從邊境的東西兩處同時發起進攻時,兵力是印度軍隊的5至10倍。中國軍隊當時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魯納恰爾邦省和喜馬拉雅地區。整個戰爭延續了一個月,總共造成2000人喪生。1962年11月20日,中國單方宣佈停火,並撤至麥克馬洪線後20公里處。戰爭之後中印關係因邊界衝突走入低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鄧小平會晤。這是34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問中國。這次訪問被看作是中印關係經過多年的緊張期之後開始轉暖的標誌。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 Narasimha Rao)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次訪問標誌著中印關係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印雙方共簽署了5個有關和平解決邊境衝突的協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Giannini自2003年中印建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以來,雙方已舉行22輪特代會晤。印方的特別代表是國家安全顧問,中方最高代表則多為外交部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之間的互動相當頻繁。
圖片來源: Reuters佔地約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國和不丹之間存有爭議的地區,印度也從未對該地宣示過主權。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權」為由,派兵越過中印邊界,阻止中國在那裡修築公路,形成同中國軍隊長達71天的對峙。不丹是中國14個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其國家的外交權和防務權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總理身份第一個訪問的國家便是不丹。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5月5日,在位於拉達克地區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錯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國和印度軍方人員相互投擲石塊、木棒、鐵棍等,雙方都有人員受傷。5月9日,印度錫金邦那圖拉山口(中段),中印軍人相互投石併發生肢體衝突,有數十人受傷。 6月16日,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衝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與解放軍的衝突中死亡。當天稍晚時,印度軍方宣佈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數提升至20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