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印尼抗災署周日表示,截至當地時間30日13時,中蘇拉威西省的地震及引發的海嘯已造成832人死亡,其中距離震中80公里的該省省府帕盧市(Palu)死亡821人,震中所在的棟加拉縣死亡11人。出於衞生考慮,遇難者遺體在驗明身份後將被集中埋葬。
在帕盧市,數米高的海浪襲擊了部分地區,沖毀了數千所房屋。海嘯發生時,數百人正在帕盧的海灘上為原定周五舉行的大型派對作準備。印尼當局表示,海嘯在抵達海岸前時速高達800公里/小時,海灘許多人都不幸遇難。
在帕盧市的穆提亞拉機場(Mutiara Airport),地震損壞了控制塔,塔內一名21歲的空中交通管制員遇難。之前,他剛剛調度一架飛機安全起飛。震後,該機場被關閉。
棟加拉縣目前報告的死亡人數為11人。但救援人員擔心,可能有更多人喪生。由於道路被毀壞,通訊中斷,外界幾乎不能從那裡得到任何消息。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印尼負責人蓋爾芬德(Jan Gelfand)表示,現在無法從棟加拉得到消息,令人非常擔心。他說,那裡生活著30萬居民,事情已經是一場悲劇,但情況可能變得更糟。
印尼抗災署表示,救援人員和重型機械設備缺乏是搜救工作面臨主要障礙。印尼總統維多多表示,已動員軍隊去該地區幫助尋找倖存者和遇難者的遺體。
海嘯警報解除太早?
印尼地質局現在也受到強烈批評。它在地震發生後幾分鐘一度發出海嘯警報,但34分鐘後即解除警報。批評者認為,當局過早地解除了海嘯警報,導致當地人放鬆了警惕。海嘯專家Widjo Kongko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據他的預計,海嘯應該在地震後5到10分鐘內到達棟加拉和帕盧。但地震發生30分鐘後,海嘯並沒有到達這兩個地方,因此當局決定解除警報,但之後,海嘯卻來了。
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地震和海嘯中心負責人表示,根據社群網站上流傳的錄像來看,估計海嘯發生在解除海嘯警報之前。但他,該中心做法符合常規,使用的數據是距離最近的潮汐探測儀蒐集的數據,但離帕盧有約200公里。
今年7月底至8月中旬,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及周邊海域發生多起地震,造成555人死亡。2004年12月,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裡氏9.1級強震,引發海嘯,導致13國23萬人死亡,印尼有12萬人喪生。
本周五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強烈地震以及隨後引起的海嘯,截至當地時間30日13時已經至少造成832人喪生,540人受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ifki蘇拉威西島周五遭遇了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的震級為5.9級,第二次則高達7.4級。此後還發生了多次5級以上餘震。震級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呈對數關係,震級上升一級,能量相差約32倍。圖為帕盧市的居民在露天場所避難。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Photo/Disaster Management Agency此次強震引發了海嘯,三米高的海浪影響了蘇拉威西島西岸地區,損毀了不少建築物。印尼當局一度發布了海嘯警報,不過在不久後就重新解除。圖為帕盧市民眾在海嘯後搬運遇難者遺體。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M. Rifki外界擔心,死傷數字還會進一步上漲。目前僅僅統計了中蘇拉威西省首府帕盧市的傷亡情況。在整個蘇拉威西島西岸地區,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嚴重受損,一些偏遠地區的情況至今不明。瞭解整個地區的災情,可能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在當地醫院,醫護人員正在超負荷工作救治傷員。蘇拉威西島的醫療衞生系統難以承受巨大的突如其來的壓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Y. Litha現場照片顯示,不堪重負的醫院只能將部分傷員轉移到露天場所進行救治。一些倖存者也加入到援助隊伍中,協助醫護人員清理現場,並運走重傷去世者的遺體。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ifki圖為帕盧當地民眾正在搶運一名在海嘯中受重傷的人。印尼總統維多多已經下令調派軍隊協助救災。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ifki在帕盧市,一座購物商場嚴重損毀,清真寺也遭到了嚴重損傷,一座250米長的橋樑坍塌,當地機場的跑道出現裂縫,塔台倒塌,只能供直升機起降。
圖片來源: Reuters/BNBP/Antara Foto由於機場、碼頭損壞,蘇拉威西島交通癱瘓,對救災工作形成了很大的阻礙。據當地媒體報導,地震發生時,一名帕盧機場值班空管員堅守塔台,指揮一架剛剛獲得起飛許可的飛機離場;而在飛機順利起飛後,空管員錯失了逃生時機,不幸殉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O. Gondronk圖為本周六,帕盧當地居民在廢墟間穿梭。擁有2.6億人口的印度尼西亞,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就在不久前的8月,該國龍目島也發生了強烈地震,造成了500多人喪生。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ifki 樂然/任琛(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