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下一個中國?

文山(摘編)2015年4月10日

周五的德語媒體,紛紛將目光轉向了即將開幕的漢諾威工業展。今年展會的主賓國是印度,各報自然免不了將其與中國進行了一番比較。

Logo Indien Partnerland der Hannover-Messe 2015
漢諾威工業展今年的主賓國是印度,其口號Make in India,和Made in China構成競爭。

(德國之聲中文網)《施瓦本日報》周五以"投資者在印度需要強大的神經"為題撰文指出,印度希望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印度總理也將出席漢諾威工業展為印度搖旗吶喊;但是已經在印度開展業務的德國企業,對這一策略並不十分信服。

"印度大約有12億人口,其中大約有一半人年齡在25歲以下,在國際間的比較中,印度民眾依然比較貧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該國的購買力平價人均GDP為4077美元,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此外,4/5石油需求依賴進口的印度,也趕上了國際油價走低的東風。而且,中國現在經濟增速放緩,巴西經濟陷入停滯,俄羅斯更是面臨經濟衰退。所以,全球經濟對印度經濟寄予厚望。"

"但是,想要前往印度投資的德國企業,最好對失望有所準備。儘管注重經濟發展的莫迪總理已經對外界發出了正確的訊號,但是他同時也很清楚印度的很多弊端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印度面臨嚴重的電力短缺,基礎設施陳舊落後,還有不合時宜的勞工法案以及嚴峻的腐敗問題。"

文章末尾,作者建議欲前往印度投資的德國企業應當"從長計議,準備好足夠的資金。因為克服印度官僚體系的弊端需要更長的時間。"

啤酒的價格、香檳的品質

德國《焦點》雜誌網站周五也就相同話題刊發文章,指出快速發展的印度對於德國來說,既是銷售市場,也是生產基地。作者以"印度將取代中國的計劃經濟"為題寫道,世界銀行2014年的報告中,印度排名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甚至位列日本之前:

印度總理大力推行改革圖片來源: Ariel Hermoni-Levine /Israeli Ministry of Defense via Getty Images

"許多人都預計這個新興國家會佔有一席之地,但大家都認為那應該是下一個十年中發生的事情。但為什麼現在那麼早就發生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其巨大的人口。在南亞次大陸上生活著12.5億人,每個月都有100多萬年輕人湧入勞動力市場--每個月!面對這樣龐大的專業勞動力儲備,西門子等德國企業當然很樂意享用。"

"印度政界如今在經濟方面也有所作為。享有議會絕對多數支持的總理莫迪(Narenda Modi)執政一年來,正快馬加鞭推動經濟改革。莫迪此前主政古吉拉特邦時,就已經為當地帶來了經濟繁榮。現在,他的最新口號是'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力爭在2022年前,將GDP中工業生產佔比從當前的16%提升到25%,並由此新增1億個工作崗位。僅靠自己的力量,印度難以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所以現在,莫迪要吸引外國投資。幾天後他來漢諾威工業展,也是這個目的。"

作者接著寫道,莫迪總理還需要掃除許多障礙,因為印度想要縮小和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多的印度企業,如今已經能夠向中國出口產品,他們的產品品質不錯,價格卻更低廉。德國威圖電子機械(Rittal)印度分公司總裁巴爾加瓦(Ajay Bhargava)就說:'來印度吧!相比這裡,中國的勞工成本更昂貴。'德國菲尼克斯電氣總裁施提倫伯格(Frank Stührenberg)則說:'儘管印度客戶往往希望以啤酒的價格購買香檳,但在品質上,德國企業在印度並不打折扣。'"

"但僅靠低成本已經難以吸引德國企業前往海外投資。基礎設施、專業人才、官僚體系等眾多因素都會發揮作用。在這些方面,印度目前還不盡如人意。威圖電子機械方面表示,儘管他們的印度工廠的生產品質和德國工廠相同,但由於道路條件糟糕,產品常常會在運輸途中發生損壞。所以,德國企業在印度應該更有耐心,並且要擺脫德國式的完美主義心態。一件產品,即便只有原先的八成功效,也依然具有高品質,能夠讓印度客戶滿意。"

"儘管有著種種問題,但是德國企業以及其印度合作夥伴依然一致認為,印度就是下一個中國。而爭議點則在於,印度是否應該對中國模式依樣畫葫蘆,以及中國模式對當今的印度而言,是否已經遲到了20年。"

作者最後總結道:"專注於廉價大規模生產與出口貿易的第二個中國,不論對全球經濟還是環境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印度的經濟一定會起飛,印度人的生活水準也一定會提高。但是印度的發展是否會走可持續之路,還有待觀察。至少,印度的經濟增長並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發展。相比由共產黨主導的中國計劃經濟,德國企業還是更信任印度這一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