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1805 Indien Pakistan
2011年5月18日印度總理莫漢‧辛格在新德里主持了這次會議,主題包括印度的安全準備、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控制的恐怖組織對印度的威脅以及保護印度的核設施。
印中邊界局勢也是會議的內容之一,新德里對於中國不斷在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增兵感到擔憂。
這次安全會議所選擇的時間點異常關鍵。幾天前印度總理辛格剛剛與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舉行了會晤,而不到一周之後,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A K Antony)將聽取國防事務的全面匯報,其中包括印度海軍對於沿海地區局勢的報告。
戰略事務專家烏代‧巴斯卡海軍准將解釋道:"每當巴基斯坦遭遇重大動蕩時,比如1971年導致孟加拉國獨立的那次戰爭或者任何其它可以稱之為國家危機的時刻,就會發生可能對印度產生不利影響的事情。出於這種敏感,我認為辛格總理召開的會議是為了應對當前緊迫的安全局勢。"
儘管如此,真正觸發這次會議的可能是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局長帕沙(Shuja Pasha)對印度所發出的警告。他宣稱,如果印度試圖採取任何類似美軍在阿伯塔巴德所發動的突襲行動,巴基斯坦將被迫作出反擊,巴方甚至已經確定了印度國內的相關目標,而且進行了演練。
今年5月1日,美軍特種兵在阿伯塔巴德擊斃基地組織首領本‧拉登,而在此之前華盛頓政府並未通知伊斯蘭堡。
印度尼赫魯大學的國際政治教授拉賈格帕蘭(Rajesh Rajagopalan)表示,印度沒有對帕沙所發表的挑釁言論作出貿然回應是正確的,"我不認為印度有必要立刻感到擔心,因為(巴基斯坦方面的)這種講話很常見。但我想總理和內閣召開軍隊高層國防會議,同時決定不對外發表評論是一個正確的應對方法,因為你不會希望給他們更多藉口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巴斯卡准將也贊同這一觀點,"我認為,由於阿伯塔巴德行動刺痛了巴基斯坦,他們於是採取了一種最為習慣,甚至是條件反射的應對方式,也就是將注意力轉向了印度。自從1947年10月以來(譯者註:克什米爾戰爭爆發),巴基斯坦就一直在重複著這種觀點:印度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威脅。我想,巴基斯坦軍方有意地或是順水推舟地將忿怒發洩到了印度頭上。"
自從本‧拉登被打死之後,新德里加大了對巴基斯坦的壓力,要求對方停止為那些在印度犯罪後逃亡的人提供庇護。此外,印度還公佈了一份50人的通緝令,其中包括2008年11月孟買恐怖襲擊案的策劃者。
但是在最高外交級別,印度決定不給因為阿伯塔巴德事件而感到尷尬的巴基斯坦"火上澆油",印度也許確實有能力採取類似美國那樣的突襲行動,但引發巴基斯坦過度報復的危險實在太大。
作者:Murali Krishnan (發自新德里)編譯:石濤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