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尼帕病毒(Nipah Virus,又譯立百病毒)再次爆發引起印度當局的高度戒備。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出現兩起死亡案例後,受影響地區的公共生活陷入癱瘓。
據德新社報導,除了兩人死亡,還有另外三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一名9歲兒童。過去48小時內,與感染者接觸過的700餘人已接受病毒檢測,153人是衞生工作者。
喀拉拉邦衞生部長喬治(Veena George)對地方電視台NDTV表示,衞生當局正積極尋找感染病例。
克拉拉邦首席部長維賈揚(Pinarayi Vijayan)呼籲民眾避免在發生疫情的科澤科德(Kozhikode)地區聚會。2018年,該地區也曾爆發尼帕病毒並導致21人死亡。
世界衞生組織(WHO)將尼帕病毒列為重點疾病之一,這種疾病「因其流行潛力而構成最大的公共衞生風險」,而且「沒有足夠對策」。尼帕病毒的死亡率極高,目前沒有疫苗。
什麼是尼帕病毒?
據世界衞生組織介紹,尼帕病毒是人畜共通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如果蝠或豬)或被污染的食物傳染給人類,也可直接人傳人。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它們被認為是導致疫情爆發的最可能原因。
尼帕病毒的症狀包括高燒、嘔吐和急性呼吸系統疾病,嚴重時會導致癲癇發作和腦炎,並引發昏迷,也有感染者無症狀。其致死率介於40%至75%。除了支持性護理外,目前沒有針對尼帕病毒的藥物或疫苗。
世界衞生組織稱,尼帕病毒的潛伏期為4至14日,但也曾有潛伏期長達45日的案例。
尼帕病毒最早於1998年現蹤於馬來西亞的養豬場。該病毒正是以當時發現病毒的村莊命名。印度第一次出現尼帕病毒疫情則是在2001年的西孟加拉邦。
雖然尼帕病毒疫情很少爆發,但世界衞生組織將其列為危險的病原體,與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或新冠病毒一樣可能引發重大流行病或大流行,應作為優先研究事項。
過去的疫情如何獲得控制?
1998年尼帕病毒第一次在馬來西亞爆發時導致逾100人死亡。為防止病毒擴散,100 萬頭豬被撲殺。新加坡也受到疫情波及,當地的屠宰場工人因接觸過從馬來西亞進口的豬而受到感染,其中11人患病,1人死亡。
自2001年以來,孟加拉國和印度相繼爆發疫情。此後,僅在孟加拉國就有一百多人死於尼帕病毒,死亡人數是印度的兩倍。印度通常能夠通過嚴格的措施在幾周內控制住疫情。
針對喀拉拉邦最新的感染潮,當局關閉了許多學校,禁止公眾集會,同時啟動大規模檢測,並對數百人進行監控。這已是該邦五年來第四次爆發尼帕疫情。
衞生專家、喀拉拉邦前衞生部長夏拉賈(K.K.Shailaja)表示,新爆發的疫情不像上一次那麼令人擔憂。「2018年,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新病毒,我們沒有抗擊此類感染的經驗。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有效遏制它所需的一切條件。」
(德新社、法新社、天主教通訊社、路透社)
目前新冠病毒幾乎佔據了全球公眾的注意力。但從致死率看,新冠病毒和SARS等冠狀病毒,對人類的生命安全來說並不是最危險的病毒。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10種病毒更加致命。
最危險的病毒是馬爾堡病毒。它的名字來自德國拉恩河畔一個田園牧歌般的小鎮——但是這個小鎮與病毒本身沒有任何關係。馬爾堡病毒是一種出血熱病毒。與埃博拉病毒一樣,馬爾堡病毒引發抽搐以及粘膜、皮膚和器官出血。它的致死率高達90%。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CDC埃博拉病毒有五個屬種,分別以五個非洲國家和地區命名:扎伊爾、蘇丹、塔伊森林、本迪布焦和雷斯頓。扎伊爾埃博拉病毒最為致命,死亡率為90%。它目前在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裡亞以及其他地區傳播。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果蝠將扎伊爾埃博拉病毒帶入了城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IRC/B. Wise漢坦病毒包含了幾種類型的病毒。它的名字來自韓國漢坦河。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士兵被認為最早在那附近感染上這種病毒。症狀包括肺部疾病、發燒和腎衰竭。
圖片來源: REUTERS不同種屬的禽流感病毒經常性地引起恐慌——這可以理解,因為其致死率高達70%。但實際上,人們最為熟悉的H5N1禽流感的風險非常低。只有直接接觸過家禽的人才能被感染。這就是大多數病例出現在亞洲的原因,因為不少亞洲人家裡養雞。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P. Bronstein奈及利亞的一名護士是第一個拉沙病毒感染者。該病毒是由齧齒動物傳播。它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疾病——這意味著該病毒發生在一些特定地區,例如在非洲西部,並且反復出現。科學家認為,非洲西部15%的齧齒動物都攜帶有這種病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胡寧病毒可引致阿根廷出血熱。該病毒感染者將出現組織發炎、敗血症和皮膚出血。問題在於,這些都屬於常見症狀,因此難以在第一時間覺察或者確認該病毒的感染。
圖片來源: Shoib Tanha Shokra克裡米亞-剛果發熱病毒是由蜱蟲傳播的。它的致病方式類似於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在感染的第一天,患者的面部、嘴巴和咽喉出現針狀出血。
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F. Hecker馬丘波病毒會引發玻利維亞出血熱(也稱為黑斑疹傷寒)。感染該病毒會出現高燒,並伴有大量出血。它的致病方式類似於胡寧病毒。該病毒可以人傳人,而齧齒動物經常攜帶它。
圖片來源: AFP/University of Richmond科學家於1955年在印度西南海岸的林地中發現了科薩努爾森林病毒。它是由蜱蟲傳播的,但是科學家表示很難確定其源頭,通常認為老鼠、鳥類和野豬可能是宿主。感染者出現高燒、劇烈頭痛和肌肉疼痛並出血。
圖片來源: Imago登革熱一直威脅著人類。如果你打算去熱帶地區渡假,最好瞭解一下登革熱的訊息。登革熱通過蚊蟲傳播,在泰國和印度等國的熱門渡假勝地,每年影響到5千萬到1億人。但是,對於居住在受登革熱威脅的地區的20億人口來說,這更是一個問題。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Ardian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