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歷史性訪問緬甸
2012年5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辛格(Manmohan Singh)是25年來首位訪問緬甸的印度總理。他與緬甸總統吳登盛(Thein Sein)在首都內比都會晤。緬甸大舉改革後,擺脫了在國際社會中的孤立地位。亟需能源的印度希望與該國建立良好關係。
這兩個鄰邦簽署了12項協議,涵蓋安全、邊境地區發展、貿易和投資協定、兩國間交通運輸等一系列議題。
同時修補與翁山蘇姬的關係
辛格還將於周二前往仰光,與反對派領導人翁山蘇姬會晤。外界評價,這一舉動顯示印度也希望修補與這位活動家的關係。
印度曾是翁山蘇姬的堅定支持者。然而,1990年代中期,新德里希望與緬甸政府靠近,印度與緬甸前軍政府的合作也因此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
隨著緬甸的准民選政權近期大舉改革,包括翁山蘇姬在4月的議會補選中當選,印度也以此解釋自己的立場。
自從國際社會放鬆對緬甸制裁以來,一系列高層政治家訪問該國,辛格是最近的一位。人們重新燃起希望,緬甸這個窮困的國家或許能成為下一個重要的新興市場。
半個世紀的軍政府統治使緬甸嚴重依賴於中國的投資和政治支持。辛格此次訪問被視為旨在擴大印度對該國的影響力。
在緬影響力遠落後於北京
印度在緬甸支持建造的基建項目包括位於孟加拉灣實兌(Sittwe)的一座港口。但新德里的影響力遠遠落後於北京。北京在緬甸參與一系列能源發展項目。
香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的艾格雷托(Renaud Egreteau)表示,印度正重新調整對緬甸的政策,試圖成為鄰國自由選擇的貿易夥伴。他向法新社表示:"在緬甸向世界開放之際,印度正在爭取不要錯過這班車。"
但他表示,印度始終面臨同樣的障礙,包括基建項目的拖延和兩國間缺乏政治互信。
2010年,印度與緬甸的貿易額為12億美元,遠低於中緬之間44億美元的貿易額。
根據美國經濟咨詢公司環球通視(IHS Global Insight)的數據,去年中國在對緬甸投資方面居首位,達到83億美元,印度排名第13位,為1.89億美元。
該公司首席經濟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面對緬甸的改革,與世界許多其它國家領導人所顯示的熱情相比,印度看起來的確相當滯後。"他說,緬甸正處在一股"淘金熱潮"的風口浪尖上,油氣開發為投資者提供大好機遇。
隨同辛格訪問的還有一個印度經濟界代表團。
印緬共同的歷史和文化
辛格在訪問前強調,兩國有著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緬甸曾是印度的一個邦。印緬之間的宗教聯繫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佛教的早期傳播。
在印度看來,緬甸是印度與東協加強聯繫的跳板。此外,在印度東北部邊界地區,緬甸也可成為印度平定叛亂、發展經濟的關鍵夥伴。
來源:法新社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