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壓力之下的印伊關係

Ana Lehmann2012年8月27日

冷戰結束已20年,但不結盟運動依然存在。該組織近日在伊朗召開峰會,而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與印度總理辛格的相遇將別有意味。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初,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ud Ahmadinedschad)在與印度總理辛格進行電話交談之後曾表示,兩者關係猶如"兄弟之間"。而長久以來,伊朗和印度之間的關係也確實非常密切。但儘管如此,印度總理前來訪問還是十多年前的事情:2001年時任印度總理瓦吉帕伊(Atal Behari Vajpayee)曾訪問了伊朗。

"印度面臨一個外交困境",曾在新德里國家伊斯蘭大學長期擔任教授的伊朗問題專家阿格哈(Qamar Agha)表示。因為尤其是在2008年簽署了印美核技術協議之後,印度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越為密切,新德里政府就越為面臨巨大壓力,不得不與伊朗政府保持距離。阿格哈認為,"不過印度始終表示,其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印度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伊朗的能源和石油。"

美國希望印度支持制裁伊朗圖片來源: AP

印度想在伊朗和西方之間"左右逢源"

另一方面,印度又希望表現出自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是一個能與世界強國平起平坐的崛起大國,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夥伴。伊朗問題專家阿格哈分析稱:"因此,印度在過去幾年裡大幅減少從伊朗進口的石油數量。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也對此表示認可。"此外印度還在2005年和2009年兩次投票贊成國際原子能機構針對伊朗的決議案。

作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一再強調從原則上並不反對伊朗核項目。但是新德里政府的立場是,由於伊朗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就必須遵守相關規定。與此相反的是,印度本身並未簽署該項條約。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政治學家塔吉扎德赫(Reza Taghizadeh)認為印度利用不結盟運動這一"舞台"達到了雙重目的:"印度可以再次強調它與伊朗之間的友好關係。與此同時也可以向伊朗領導層傳達來自國際社會的訊息,也就是要求他們展現妥協意願。"

並非一切圍著石油轉

目前印度10%的石油需求由伊朗進口石油滿足。伊朗是印度第二大石油供給方,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塔吉扎德赫總結道,正如印度非常需要伊朗,伊朗也十分依賴印度,"目前印度的情況並不急迫。如果印度不再從伊朗進口石油,沙烏地或者伊拉克都非常樂意彌補這個缺口。不過印度希望石油進口的渠道能夠更為多元。"塔吉扎德赫表示,對於印度來說,重要的是在與伊朗的關係親疏上良好的拿捏分寸。

不過對於印度而言,這並非僅僅出於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考量。與伊朗保持良好關係的另一重要意義是,能夠更好地利用伊朗作為印度和中亞國家之間的橋樑作用,以及確保印度的貿易利益。政治學者阿格哈認為,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冷戰期間,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之間的軸心關係曾經非常強大,這是印度的一段苦澀經歷。對於印度而言,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而如今新德裡政府視中國為對手,北京政府在該地區擴張勢力,並增加了在阿富汗和伊朗的投資。

伊朗是印度通往中亞的「門戶」圖片來源: AP

轉變中的不結盟運動

1955年不結盟運動組織在印度尼西亞萬隆(Bandung)宣告成立,印度和中國是推動該組織建立的"重量級人物"。該運動的成員國在冷戰中不加入美蘇任何一方的軍事集團,並在東西方衝突中保持中立。現在該組織有116個成員國,其人口佔世界人口的55%。中國是該組織觀察員之一,並非正式成員國。德黑蘭峰會之後,伊朗將在今後三年內擔任不結盟運動組織主席國。

"東西方衝突結束之後,不結盟運動組織的角色從政治轉向了經濟合作",政治學家阿格哈分析稱。這恰恰符合印度的立場,該國與伊朗之間緊密關係的本質並非從政治意義而言,而是著重於經濟方面。不過總有一天,印度必須在伊朗問題上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

作者:Priya Esselborn 編譯:石濤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