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國際銷毀核武運動"本周日(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諾獎委員會表彰該組織"為實現禁止核武器條約而作出劃時代的努力。"
該運動主席菲恩(Beatrice Fihn)與85歲的廣島核爆炸倖存者節子‧圖爾洛夫(Setsuko Thurlow )共同領取獎項。
諾獎評審委員萊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在奧斯陸市政廳舉行的頒獎典禮上表示,"國際銷毀核武運動所發出的最為重要的訊息是,只要我們還有核武器,世界永無寧日。"儘管禁止核武的反對陣營很強大,但現在這話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在頒獎前不久談及北韓核危機時,菲恩表示局勢異常危險。同時指出,目前人們對於美朝爆發核子大戰的擔憂本身說明所謂"核威懾策略"並不總能奏效。
她表示,川普和金正恩"掌控可以終結世界的力量,而他們都只是凡人,沒有人應該擁有這樣的能力"。
"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應該經歷我們所遭受的苦難"
2007年建立的"國際銷毀核武運動"大力推動聯合國今年7月通過的《禁止核武器條約》。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這一網路成員包括來自大約100個國家的468家組織,比如"國際紡織核子大戰醫生組織"(IPPNW)。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這也是核武器問世以來唯一的一次實戰運用。在受原子彈襲擊周年日到來之際,世界各地的人們悼念這一襲擊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圖片來源: 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1945年8月6日,美國轟炸機Enola Gay對廣島投下首枚在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這顆原子彈還有個聽起來沒有殺傷力的代號「小男孩」。廣島當時擁有35萬居民,據估計,原子彈落下,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瞬間死亡。爆炸衝擊波很快將內城夷為平地。
圖片來源: Three Lions/Getty Images按照原計劃,1945年8月1日就應該對長島進行襲擊,計劃由於颱風來襲而被推後。5天之後,載有13名空軍士兵的美國轟炸機Enola Gay奉命起飛。士兵們在飛往廣島的路上才知道他們將要投擲一顆原子彈。
圖片來源: gemeinfrei就在向廣島投擲原子彈後的第三天,美國也向長崎投擲了一顆原子彈。按原計劃,京都才是襲擊的目標。經過一番爭執後,美國國防部最後決定將長崎設為目標。這顆原子彈的代號是「胖子」,爆炸當量相當於22000噸TNT。據估計,直至1945年12月,對長崎的襲擊造成7萬人死亡。
圖片來源: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Newsmakers1945年,三菱軍火集團的總部位於長崎。該集團在港口擁有巨大的造船廠,並在這裡生產日本曾用來襲擊珍珠港的魚雷。雖僅有少數日本士兵駐紮在長崎。但由於能見度過低,所以不可能對造船廠的進行直接襲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襲擊過去了幾個月,仍有上萬人死於原子彈爆炸帶來的後果。至1945年年底,僅在廣島就有6萬人死於輻射、燒傷和其它重傷。據估計,在廣島和長崎被襲擊五年之後的死亡人數攀升至23萬人。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在美國先後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後,許多日本人擔心美國還會進行第三次襲擊。日本隨即宣佈投降,就此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戰場的戰爭。投擲原子彈是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命令。他當時堅信,只有出此下策才能盡快結束戰爭。許多歷史學家卻認為這次襲擊是違法戰爭法規的罪行。
圖片來源: AP廣島被摧毀的內城如今已被全面重建。只有Ota河上的小島被留作和平公園。現在人們可以在這裡看到一系列紀念場所:和平博物館、兒童和平紀念碑、工商聯合會的遺址。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1955年,長崎市為紀念原子彈襲擊的受害者和其帶來的後果而修建了原子彈博物館和和平公園。在日本,緬懷受害者已成為該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也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廣島和長崎也已成為避免全世界再次發生核子大戰的警示標誌。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自1945年8月以來,世界各地的人一直都沒有忘記在原子彈爆炸中死去的亡靈。廣島每年都會舉行一場大型紀念活動。倖存者、家屬、市民和政客齊聚這裡,集體默哀一分鐘。許多日本人致力於去核化運動。
圖片來源: 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 在接受頒獎前一天,國際銷毀核武運動呼籲各國繼續支持核裁軍。節子‧圖爾洛夫則表示,美國對廣島發動核打擊後,世界成為了一個更加危險的所在。"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應該經歷我們所遭受的苦難",這位親身經歷1945年8月原子彈空襲的日本女性表示。當時她年僅13歲。
西方核武國家大使集體缺席
國際銷毀核武運動此番獲獎並非毫無爭議:被視為擁有核武器的9個國家以及包括德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北約國家都沒有簽署《禁止核武器條約》。諾獎委員會稱,包括美英法在內的西方核武國家因為政治原因而沒有按照慣例派遣駐奧斯陸大使出席此次頒獎儀式,而是僅僅指派級別較低的外交代表參加。
諾貝爾獎共分六個類別。除和平獎之外,其餘獎項都在諾貝爾的祖國-瑞典頒發。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周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向醫學、物理、化學、經濟和文學獎得主頒獎。本年度的諾獎獎金約合94萬5000歐元。
諾貝爾和平獎是五個諾貝爾獎中的一個。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頒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者」。自1901年至今,共有106人和24個組織獲此殊榮。
圖片來源: BERIT ROALD/AFP/Getty Images這位伊拉克雅茲迪族婦女曾被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囚禁,遭酷刑,淪為性奴。如今,穆拉德(Nadia Murad)是聯合國親善大使,致力於雅茲迪族權益,並成為第17位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她和剛果醫生丹尼斯‧ 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一起榮獲了201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K. Betancur剛果醫生丹尼斯‧ 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幫助戰爭中遭受性暴力的婦女,給她們新的希望。穆克維格在剛果布卡武(Bukavu)開辦了一家醫院,治療遭到集體強姦的受害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Yonhap/YNA201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以表彰其多年來對推動建立一個無核世界做出的傑出貢獻。在得獎之前,該組織再次呼籲國際社會為核裁軍作出更多努力,並指出川普和金正恩都不應擁有可以終結世界的武器。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O. Andersen201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現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諾獎委員會對桑托斯「為結束該國長達50餘年內戰所做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進行了表彰。
圖片來源: Reuters/J.-M. Gomez突尼斯全國對話四方集團(Quartet du dialogue national)是突尼斯四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對話聯盟,其目標是計劃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發生後,能夠有效介入不同政治和宗教勢力之間的衝突與交涉,進而建立具多元主義和民主主義基礎的突尼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B. Ibrahim2012年,為女童受教育權利奔走呼號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y)在家鄉遭到塔利班槍擊險些喪命。兩年後,馬拉拉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圖片來源: Reuters/NTB Scanpix/C. Poppe上世紀90年代起,薩蒂亞爾蒂(Kailash Satyarthi)一直活躍於反對印度童工運動,到目前為止,他組織的「拯救童年運動」已經釋放了超過80000名兒童免受各種形式的奴役,成功的幫助整合康復和教育。2014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圖片來源: DW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成立於1997年,成立的宗旨是為執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目前禁止化武組織正在敘利亞為銷毀化武做出努力。監督人員自10月初開始便在敘利亞核實化學武器儲存地點並監督銷毀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歐盟各國因致力於歐洲融合項目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表彰。諾獎委員會認為,歐盟為歐洲的和平和民主做出重要貢獻。諾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Thorbjörn Jagland)和諾貝爾研究所負責人倫德斯塔特(Geir Lundestad)多年來極力主張將獎項授予歐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諾貝爾和平獎在2011年首次授予三名女性。她們為女權的不懈奮斗以及在所屬國家中以和平方式爭取民主和包容是獲獎原因。這三人分別是利比亞女維權人士萊馬‧博韋(Leymah Gbowee)、葉門女維權人士塔瓦庫爾‧卡曼(Tawakkul Karman)和利比裡亞總統艾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 Johnson-Sirleaf)。
圖片來源: dapd諾獎委員會表揚了這名作家「在中國長期以非暴力方式為基本人權奮斗」。但劉曉波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這名異議人士、「零八憲章」共同起草人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2009年入獄,在經過了8年牢獄後於2017年7月去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09年12月,挪威諾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美國總統歐巴馬。批評者認為,歐巴馬獲獎為時過早。雖然他當時已提出了世界無核化的理念,但尚未付諸實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07年,艾伯特‧戈爾(Al Gore)因在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上做出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帕喬裡(Rajendra Kumar Pachauri)一同因為保護氣候做出努力而獲獎。他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美國和中國必須為氣候保護不力負責。
圖片來源: AP伊朗女權律師埃巴迪(Shirin Ebadi)是首位因為「對和平工作做出特殊貢獻」而獲獎的穆斯林女性和伊朗女性。她對於民主和人權,特別是爭取女性和兒童權利所作的努力使她摘得諾貝爾和平獎。埃巴蒂在接過獎項時並未戴上頭巾,借此表達自己的態度。
圖片來源: DW時任南非總統的德克勒克(Frederik de Klerk,左)在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上做出貢獻。而曾任「非洲人國民大會」領袖的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則因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入獄服刑逾27年。兩人對結束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皆做出莫大貢獻,1993年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年後,曼德拉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翁山蘇姬自80年代末開始以非暴力的形勢提倡緬甸民主化。1991年她因為對人權做出的貢獻而摘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只有她兒子代表她出席領獎。這名女性政治家在緬甸遭長期監禁。2010年緬甸軍政府將其釋放。2012年開始擔任緬甸國會議員。自羅興亞危機開始,翁山蘇姬的光環開始褪去,她因為沒有為羅興亞難民發聲、也沒有譴責緬甸軍方的行動而遭到國際社會批評。
圖片來源: dapd戈爾巴喬夫(Michail Gorbatschow)的政策促使蘇聯解體,其不干預政策則導致柏林圍牆的拆除以及兩德統一。1990年戈爾巴喬夫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由於蘇聯嚴峻的內政情勢,戈爾巴喬夫並未親自前往奧斯陸領獎,一名代表替他接過了此項殊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瓦文薩(Lech Walesa)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他委託妻子和兒子前往奧斯陸代領獎項。這名波蘭團結工會領導人在1983年12月仍處於住家軟禁的狀態,只能以短波接收器聆聽頒獎典禮的過程。1990年瓦文薩被選為波蘭總統。
圖片來源: AP1973年1月23日,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黎德壽(Le Duc Tho)就美國和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停火協議討論了最後細節。兩人對越南和平做出貢獻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黎德壽(右)並未出席頒獎儀式。他以該國尚未達到和平為由拒絕領取獎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維利‧布蘭特(Willy Brand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首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國人。他的東方政策使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該政策旨在使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前東德和東歐國家關係正常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自1901年開始,諾貝爾和平獎每年在12月10日(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忌日)頒發,用來表彰和平鬥士。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的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
圖片來源: BERIT ROALD/AFP/Getty Images 石濤/安靜 (德新社,基督教通訊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