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受污"鮪魚

2012年6月3日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出了"警號"。像紅鰭和藍鰭鮪魚这種海洋生物,因被長期過度捕撈,已頻淋滅絕。目前更令世界自然保護組織和生物家煩惱的是,不久前在美國海域一帶捕撈的鮪魚都被驗出帶有放射性物質。

圖片來源: Fotolia/JJAVA

(德國之聲中文網) 為了拯救頻淋滅絕的鮪魚,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護委員會(ICCAT)在不久前的歐盟議會上呼籲世界限制鮪魚在地中海和太平洋的捕撈。他們要求捕撈期從原來的兩個月改為4個星期,即5月15日至6月15日之間,並要求嚴謹監督捕魚業工人。歐洲方面就認為,要有效地控制目前出現的鮪魚"荒",最好就是在鮪魚的產卵期封鎖某些捕撈地段。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護委員會將於11月的歐盟議會中就鮪魚的保護問題再作討論。

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護委員會要求限制鮪魚的捕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鮪魚的保護受到關注後,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護委員會又需面對另一個問題。據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海洋研究組在2011年8月于美國海岸釣的藍鰭鮪魚体內驗出了放射性元素銫137,而且含量較高。

報告指出,該類帶有放射性物質的藍鰭鮪魚是從日本海岸游到太平洋的。為了證明這一點,史丹佛大學的生物家馬迪根(Daniel Madigan)和他的研究小組檢驗了15條2011年8月捕撈的藍鰭,5條同一種於2008年捕撈的藍鰭和5條活躍於美國海域一帶的黃鰭鮪魚。檢驗結果證明,只有在2011年捕撈的藍鰭鮪魚体內發現放射性元素銫137和同元素銫134。

在日本料理中,鮪魚属於高級食材原料圖片來源: Post Theater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發生了核電站事故後,反應堆洩漏出的放射性物質被直接排入附近的海域。因為藍鰭鮪魚主要生活在日本,所以生物家們認為這些含有銫137和銫134的藍鰭鮪魚是在日本生長後才跨越過海的。

對於報告的結果,漢堡漁業生態學研究院(Thünen-Institut) 的生物學家奧斯特(Marc-Oliver Aust)就表示帶有輻射元素銫137和銫134的鮪魚不會給食用者健康帶來危害。他解釋,在正常生活中,每個人每年平均受到或接觸到的自然輻射劑量在2300微西弗左右。而200克的鮪魚所含的輻射劑量也只不過只有0.064微西弗。所以食用鮪魚是不會給人體帶來危險的。

生物家們呼籲,利用這一次的研究結果,推動世界對日本海岸其他魚種作放射性物質檢查,以保海產品食用者的健康安全。11月的歐盟議會上,如何處理"受污"的鮪魚必定也是要討論的問題之一。

來源:德新社 編譯:黃妞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