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冬、可夏的北京贏了!
2015年7月3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其它申辦國因為財務或政治原因紛紛退出2022年冬奧會的競申後,當地時間(7月31日)周五傍晚18點,圍繞北京和阿拉木圖的這場「拉力賽」終於決出勝負。北京在成功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後,再次贏得奧運會主辦權。
美國有線電視CNN現場轉播畫面顯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宣佈投票結果前感謝了競申國對此次競申作出的努力和合作,他在宣讀投票結果時說,儘管如此,獲勝者只有一位——北京。
德新社報導的計票結果顯示,共85位國際奧委會委員進行了投票,結果是:北京以4票的優勢險勝阿拉木圖。北京獲得44票、阿拉木圖獲得40票。
「有害無益的錯誤決定?」
國際奧委會周五公佈投票結果後不久,人權組織提出強烈譴責。 德新社的文章稱,哥廷根德國人權組織「受迫害民族協會(GfbV)」認為:「國際奧委會的這一決定違背奧林匹克理念,對中國人權問題的解決有害無益。」
該協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德利烏斯(Ulrich Delius)說:「這個錯誤決定將使中國數百名人權人士被關押,甚至付出生命,原因是冬奧會開始前,中國當局將對維吾爾人、藏人和蒙族異議人士,以及民主支持者進行新一輪的打壓。」
慶祝背後的責任
對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2022年冬奧會,有網民指出這是勞民傷財的舉動。新浪微博的一位網友發表評論說,「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後,現在還有好幾個奧運場館都和廢墟沒啥區別。之後的維護價格也不菲,這些都算到收支項目中去了嗎?」
該名網友還舉例說,「挪威是北歐發達國家。人均收入世界前幾名。人家挪威都不願意承辦,你(中國)人均收入100名以後還舉辦什麼?」
類似的質疑聲不只中國網民。實際上,在北京啟動申辦2022年冬奧會一開始,就有國際社會、人權組織和環保組織提出抗議。有人權組織認為,從2001年北京申辦2008夏季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就認為,奧運會能夠幫助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但事實恰恰相反。
此前,一份呼籲國際奧委會"不要選擇北京"的網路請願書也表示,中國正面對"自2008年以來前所未有的人權危機"。
在社交網站中,網民一方面希望冬奧會在自己的國家主辦,另一方面也對當局能否兌現承諾感到擔憂。面對民眾對環境和空氣污染的焦慮,北京冬奧申委會環保部部長方力此前對國家媒體承諾,「北京制定了一個長達5年的潔淨空氣計劃,以確保運動員呼吸到潔淨空氣。」
一位名為「張家口人」的網民就此表示,祝福北京取得冬奧會主辦權,希望冬奧會結束後北京和張家口能繼續保持「奧運藍」,「別像2008北京奧運後那樣,霧霾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