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前景分析兼談邦聯制設想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23日

我們關於台灣前景的民意測驗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興趣。許多網友也來函談了自己的看法。在民意測驗中排列的各種可能性,我們在此作一個簡單的分析。順便談談我們提出的「邦聯制-輪值主席制」的設想。

它們能夠融合嗎?圖片來源: APTN

在我們這個民意測驗中,點擊人數雖然不斷增加,但比例基本上不變。起草本文時的比例為:提倡「武力解決」的佔29.2%,提倡「一國兩制-香港模式」的佔24.6%,「邦聯制-輪值主席制」18.4%,「長期保持現狀」11.6%,「台灣獨立」8.4%,「永遠保持現狀」3.2%,「其它方式」4.7%。讓我們具體看一下這些「方案」。

武力解決

可能性:很小。唯一可能引發武力解決的是台灣宣佈獨立。但一旦發生台灣獨立,這個可能性就會變成極大。因為,雖然台灣許多民眾,甚至可能是多數希望台灣獨立,但大陸絕大多數民眾卻是堅決反對的。民意使然,將迫使中國政府採取這個手段。同時也會被中國政府視為機會。「很小」的另一個因素是,美國必然也害怕新的世界大戰會影響美國的經濟利益而反對之。而台灣對美國仍有很大的依賴性。

假如發生,情況會如何:假如中國大陸能夠在短期內(比如一、兩個月內,就像美國打伊拉克那樣)打下台灣,也許美國不會出兵。畢竟出兵對美國的風險太大了。如果台灣能堅持到一定時間,卻將逼得美國不得不出兵。但總的來說,大陸在短期內打下來的可能性好像更大些。

但不能排除一種可能:為了保持獨家霸主地位,把中國「打退20年」,美國也可能會視為機會,馬上出兵,而且大打特打。因為再過20年就沒法再跟中國打了。

假設大陸打下了台灣,情況會如何:將會出現「六四」後相似的情況,西方國家可能對中國全面封鎖,這種封鎖可能會持續好幾年。

假如大陸打不下台灣,不得不半途而廢,情況會如何:台灣會成為事實國家,並為全世界所接受。而西方同樣會對中國全面封鎖。這是最糟的情況。

無論打得下打不下,美國出兵不出兵,最後的結果都不利於中國和美國,本來應該成為「中國時代」的21世紀也許會銳變成「印度時代」或「俄國時代」。

一國兩制-香港模式

可能性:較小。目前,台灣堅決不接受這個方式。主要的原因和理由大概是:大陸沒有把台灣看成一個平等的談判對象,那麼台灣民眾不得不擔心,一旦接受這個模式,會逐漸淪為「二等公民」。而且香港這幾年的經濟不景氣和民主的受限制也使他們擔心,那會使台灣經濟進一步地走低,政治生活發生大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把台灣視為平等的談判對象,隨著兩岸經濟實力的轉變推移,尤其是,假如香港情況不斷變好,台灣民眾有可能接近這種模式。但這一要耐心,二要雙方的靈活性。靈活性包括:大陸把台灣視為平等的對象;不規定大陸與台灣最後「合並」的時間,規定為「視情況而定」。

假如成為現實,情況會如何:中國大陸和台灣將長時間的和平相處,逐漸加深契合,甚至不排除最後走向完全統一的可能性。

台灣獨立

可能性:很小。最主要的因素自然是,一旦台灣宣佈獨立,幾乎必然導致戰爭。而出於對此前景的害怕,大多數台灣民眾也不會同意台灣獨立的選擇。同時,如上述,美國等也會堅決反對。在美國反對的情況下,一旦中國大陸由於台灣獨立而動武,美國也有了袖手旁觀的理由。

一旦台灣宣佈獨立,情況會如何:這已經在上述分析「武力解決」時作了簡單的分析。無論對台灣和大陸來說,無論是大陸打下台灣還是打不下台灣,情況都不會很好。

永遠或長期保持現狀

可能性:「永遠保持現狀」的可能性很小,而「長期保持現狀」的可能性很大。說「長期」的可能性很大,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中國分成「兩岸」以來,至今已經50多年了,一個說「解放」,一個說「反攻」,一個說「統一」,一個說「獨立」,至今未有進展。但是,如果說會「永遠」,可能性卻不大。原因之一,大陸永遠不會放棄此事,永遠的「糾纏」對兩岸民眾來說畢竟都是一件「煩人」的事;原因之二,大陸與台灣之間現在實際上已經不存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政治上的大區別,經濟和生活水準也在不斷接近,經濟關係非常密切,這些趨勢將不斷增加,台灣人擔心的東西會越來越少。而且,二十年後,中國大陸在總體實力上可能已經與美國不相上下,即使中國大陸要打台灣,美國也更不敢動了。

也許終有一天,連台灣民眾也會說:算了吧,我們還是統一吧。從這一點說,至少「長期保持現狀」不是壞事。從中國大陸總體實力上看,這一天也許只不過是二、三十年後的事。前提是:雙方有那麼多的耐心。耐心是:台灣不獨,大陸不打。

邦聯制-輪值主席制

怎麼解釋這個概念:其它概念都有定義,這個「邦聯制-輪值主席制」則是我們剛剛提出的一種設想。基於兩點:一是歐洲的經驗,二是「長期保持現狀」的可能性。歐洲從完全不同的國家逐步「統一」,成立一個共同的委員會,取消關稅壁壘,取消邊境,統一貨幣,除了在外交上還是「各執已見」,對外還是各個獨立的國家,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大邦國,並勢必走向進一步的接近與融合。

另外,據我們上面分析,「長期保持現狀」的可能性很大。但「長期保持」的風險是哪一天哪一個政府失去耐心。假如進入「邦聯制-輪值主席制」,雙方不斷接近,不至於失去耐心,或許有水到渠成的時候。也許,把香港也拉進這個機制裡來更好。至於這個體制應該具體是什麼樣的,就不在這裡設想了。因為,初步的關鍵是雙方能夠接受,以後的關鍵是雙方不斷的接近。隨著不斷的接近,情況也會不斷地變化。

可能性:較大。本來應該說「很大」。之所以說「較大」,就是要看雙方能否接受。

對中國大陸政府來說,可能會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這不是把台灣承認為國家了?其實,50年來之所以難以走到一起說到一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大陸把自己視為一個國家,而把台灣視為一個省,居高臨下。你可以繼續不承認台灣是國家,但在合作過程中,不能給台灣以平等的,或者說是「准國家」的待遇嗎?難道不能把一個邦聯看成未來真正的國家嗎?難道不能把這看成是一個過渡嗎?過渡階段,外交上還是各代表各的,在經濟數字上,可以像歐盟一樣,既有分開的數字,又有一起的數字。最重要的是,如果台灣長期甚至永遠不接受「一國兩制」,那不就永遠沒有什麼可談的了嗎?最後需要的是靈活,雙方的。不一定非是「邦聯制」,完全可以聽聽台灣的建議,有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名稱與體制。

對台灣來說,也可能會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這不是使台灣逐漸變成受大陸控制了嗎?其實這也是不用擔心的,因為這件事情的進展完全取決於雙方的談判與接受,以及不斷的談判與接受。隨著接近,影響是雙向的。

小結

從以上分析看,最大的可能性是「長期保持現狀」,但不是「永遠」,為了使雙方不至於失去耐心,在這個「長期」中,似乎只有採取「邦聯制」或經過變革的「一國兩制」,「長期」才更有保障。而在「邦聯制」和「一國兩制」兩者中,後者不太容易為台灣所接受,而前者(「邦聯制」)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關鍵要看兩岸的靈活性,要看上述心理障礙能否消除。

要想走到一起去,對中國大陸來說,首先要去尋找的是「什麼是最現實的」。最重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面子。為了面子而不肯「屈尊」,不給台灣以真正平等的感覺,這個現狀也許真會永遠保持下去,或者再過50年還是這樣。對台灣來說,首先要尋找的是「什麼是最舒服的」,也就是說,既沒有永遠的提心吊膽,又不會破壞已有的好日子。台灣也應該想到一點:如果再拖20年,中國大陸可能已經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那時候,你再要「平等地位」,人家可能就不給了,要打要壓,還不是「悉聽尊便」?再對中國大陸來說,假如「邦聯」和「兩制」都不成,再等個20年,倒也是上策。

已經過了50多年,還會再過50年嗎?從上述分析看,應該是不會了。本記者的猜測是:假如現在無進展,二十年後見分曉。

為什麼不走近一步,看看再說呢?

(平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