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續建核四 但仍堅持「非核」

2011年11月3日

馬英九特別舉行新聞發布會親自說明他的能源政策,包括續建核能第四廠以及核一、核二、核三廠不延役,並且重申最後的目標是建立「非核家園」。

建立「非核家園」是台灣朝野共同的目標圖片來源: DW

馬英九宣佈續建核四 但是堅持「非核」

在11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馬英九總統說明他的政府未來將如何打造綠能低碳的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目標。有關核能廠的部分,馬英九提到,現有的3個核能廠到達使用年限後不再延役。核四廠的建築工程會持續下去。但是要等到確定安全無虞之後,核四才會商轉。而且核四廠如果能在2016年前穩定商轉,核一廠可以提前停止運轉。

反對黨批 邏輯不通

反對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出,馬總統一方面要核四商轉,另一方面也說過寧可犧牲核電,也不要核能災害,說法矛盾。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則呼籲執政黨國民黨支持民進黨提出的"非核家園法案"。台灣的"綠黨"對馬英久的核能政策也不滿意。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首先質疑馬英九"建立非核家園"的決心:

" 馬英九這個政策基本上違反"環境基本法"第23條的規定,要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如果核一、核二、核三廠如期除役,我們在2025年就可以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但是如果核四商轉,台灣要達到非核家園必須是2025加上40年以上。"

「雖有風險,但是安全性一定提高」

另外,潘翰聲認為不管是現有的核一、二、三廠或是新的核四廠都是不安全的。馬總統將兩者掛鉤,犯有邏輯上的錯誤。"現有核電廠的安全性和核四的安全性是兩個獨立的事件,馬英九硬把這兩件事合在一起,這是非常錯誤的聯結。"

台南大學能源研究所黃鎮江教授則反駁說:"新的技術當然比舊的技術安全,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說開一部已經開了40年的車子,車子的性能和剛剛買的新車的性能當然不會一樣。不管是性能還是安全性,都會與時俱進。"

黃鎮江不否認,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核能廠都可能出事,任何的事物都有它的風險,核能廠當然也不例外。但是黃鎮江強調,正因為如此,馬總統才一再說明,要在通過完整、嚴謹的運轉測試和國內外專家以及機構的嚴格把關後,才會讓核四商轉。但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沒有人可以保證核電是安全的,國外專家的保證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核電的產業就是一個利益共生的封閉的、壟斷的產業,所以他們一定會互相掩護。"

「台灣其實不缺電」

另外,潘翰聲還認為台灣其實不缺電,大可以放棄用核能發電。目前台灣的核電佔台灣的總裝置容量僅僅12%,佔總發電量18%。台灣去年夏天尖峰時段的備載空間尚有28%,足以說明台灣的總電量其實是足夠的。如果發生跳電的情形,並不是因為電源不足,而是負責供電的台電公司電源管理出問題。潘翰聲認為只要改進管理技術,許多用電上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黃鎮江反駁說,能源政策並不只是加加減減的算術問題,而是要就許多層面來探討。比如電力的來源、電價的標準、是否應該調整減碳目標等等,都有待整體檢討估算。而且未來台灣的減碳技術如果有突破性的進展, 或者再生能源明顯的提升,這些因素都可能促成核四廠的提前退役。黃鎮江強調,政府與人民都應該以"滾輪式"的思考方式,檢討所有政策。

德國廢核的條件 比台灣強

黃鎮江指出,"環境基本法"第23條規定,政府應訂定計劃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但是沒有規定時間表。所以馬英九政府雖然朝"非核家園"的目標走,但是不能也不會像德國一樣明確宣佈在2022年完全放棄核能發電。黃鎮江解釋台灣和德國的能源環境不同:德國的天然資源豐富,除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之外,還有大量的煤礦,可是台灣天然資源貧乏。而且德國的電網和其他歐陸國家相通, 在必要時可以從鄰近國家如法國獲得支援,但是,台灣是個孤島,無法依靠鄰國的支援。台灣幾乎所有的能源都依賴進口。

"在能源安全中,政府不可能孤注一擲,應該分散能源,煤發電應佔多少比例,天然氣和核能的比例多少,形成一個良好的配置。以此來掌握國家安全。台灣的電網是獨立的,沒有可能從其他國家獲得支援,所以在這種條件之下,台灣的處境比德國困難太多太多了。"

作者:邱璧輝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