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選後:北京再遭挫敗會否捨硬取軟?

2020年1月12日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蔡英文和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但種種隱憂未散。選舉結果如何左右兩岸博奕和台灣政治生態?德國之聲專訪了兩位台灣議題專家,展望未來局勢的危與機。

Taiwan Präsidentschaftswahl 2020 | Tsai Ing-wen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ZUMA Press/C. L. Hei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總統蔡英文挾817萬票高票連任,打破前總統馬英九在2008的紀錄,成為台灣民主史上得票最高的總統。蔡英文此次得票率是57%,與四年前相若。雖然藍綠的票數和得票率差距有所縮小,但韓國瑜仍然輸蔡英文265萬票,被外界視為大敗。各界對蔡英文的勝利並不意外,分析主要歸因於中國強硬的對台政策以及香港示威持續發酵,令選民更傾向選擇與對岸保持距離的領導人。

蔡英文勝選後表示,希望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四個基礎上,兩岸一起開創良性的互動,並強調這是拉近兩岸距離的唯一途徑:「和平,就是對岸必須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對等,就是雙方都互不否認彼此存在的事實。民主,就是台灣的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對話,就是雙方能坐下來談未來關係的發展。」她再次要求中方放棄對台的武力威脅:「希望北京當局可以理解,民主的台灣、民選的政府,不會屈服於威脅恫嚇。兩岸的相互尊重及良性互動,才符合彼此人民的利益與期待。這場選舉的結果,就是最清楚的答案。 

中國國台辦在選舉日晚上11時以發言人馬曉光名義發出聲明,強調中方的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聲明寫道:「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堅決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馬曉光表示,中國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台灣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

中國官媒新華社緊接著在深夜發文,把選舉結果歸咎於民進黨煽動敵視大陸和西方勢力介入,也提到香港因素。文章寫道:「尤其近一年,美方不斷加大打『台灣牌』力度,蔡英文當局積極配合,挾洋自重,推行『倚美反中』,包括借香港局勢煽風點火,誤導台灣民眾。顯然,這場台灣地區內部的選舉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暗黑力量的操控。」新華社指出,中方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而在遏制台獨和造福台灣同胞方面,「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Tsun-Hsu

北京捨硬取軟?

大選過後,球又回到中國手上,焦點落在北京如何調整它的下一步。德國之聲訪問兩位長期關注台灣議題的美國學者,他們皆認同選舉結果等同北京的對台政策失敗,甚至弄巧反拙。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韋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國民黨的潰敗反映中國以往的經濟優惠和施壓政策都不奏效,必須作出改變。他認為中國會對台灣挑起更多直接和間接和軍事衝突,例如在南海或釣魚臺採取行動;另外,中國也可能加劇對台灣政府的網路攻擊。

美國史丹佛大學台灣民主與安全項目主任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認為,北京為了讓親中陣營在2024年重奪執政權,有可能在未來四年採取無視蔡英文的策略,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主動的去打擊她。祁凱立向德國之聲表示:「最明顯屬意的人選是柯文哲,中國可能會試圖在他與賴清德一起角逐2024年總統時,影響選民去支持柯文哲,尤其北京很擔心台獨堅實支持者賴清德會成為下一位總統。」

祁凱立舉例,中國在台灣前總統陳水扁連任後推出新的台灣政策,以利誘取代施壓,成為國民黨馬英九重返總統府的助力之一。不過時移勢易,如今習近平還會否走上懷柔之路成為疑問。祁凱立認為:「如果習近平有足夠的靈活度和自信,拿出新的台灣政策,這會是他的最佳選擇。但我擔心的是國內的制肘令他不能對台灣軟化,那他們就會繼續擠壓台灣政府和製造中美衝突。倘若如此,不是因為這麼做有用,而是為了國內政治需要才這麼做。」

外交仍取決美國

兩岸關係未融冰之前,蔡英文政府積極透過多方面拓展與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的合作。大選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推特發表聲明表達祝賀。他寫道:「台灣健全的民主制度、自由市場經濟與蓬勃的公民社會,使台灣成為區域典範和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在她(蔡英文)的領導下,我們希望台灣持續為追求民主、繁榮及致力為人民提供一條更佳道路的國家,樹立亮眼的典範。」蓬佩奧說美台兩地人民不僅是合作夥伴,也是同一個民主社群的成員,彼此因相同的政治、經濟和國際價值觀緊密結合。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Press/Palm Beach Post/R. Graulich

目前正在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在推特上恭喜蔡英文。他這麼形容:「台灣因為自由和開放的社會而變得更強。美國應該持續加強我們與台灣以及其他理念相同的民主政體的關係。」

兩者學者都向德國之聲表示,預計台美關係與外交方針不會有大改變,但是即將在年底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是中美台關係的變數之一。祁凱立表示:「我認為蔡英文會慬慎的處理。而在美國未來四年可能被國內政治議題主導的情況下,我不認為她會採取大膽的動作。」王宏恩則認為,縱然台灣已經盡其所能與理念相近的盟友和東南亞國家增強關係,但最終的外交效果仍然取決於美國有多願意幫助這些國家抗衡中國影響力。

藍綠未來的隱憂

民進黨成功保住國會過半席次,再次完全執政,但分析認為未來的執政之路並非完全沒有隱憂。祁凱立和王宏恩兩位學者皆認同,這次立委選舉的政黨票分佈為綠營響起警號。

台灣選民在大選日除了選總統以外,還會投下區域立委票和政黨票,挑選新一屆國會議員。其中,民進黨和國民黨同樣取得大約33%的政黨票。王宏恩解讀:「民進黨必須理解,他們只得到三分之一台灣人的支持,也反映民眾選蔡英文很大程度只是因為她比對手好。但是在選舉結束後再沒有對比了,蔡英文要小心其支持度會跌回一年多前的狀態,這正正是馬英九時代出現的情況。」民進黨的政黨票比四年前大減10%,王宏恩認為反映還是有不少人不滿民進黨的施政。而面對第三勢力冒起,民進黨除了要抗衡國民黨,還要應付總統大位潛在對手柯文哲的民眾黨,以及泛綠競爭者時代力量,王宏恩預計民進黨都不大可能跟他們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2016年和今年的總統大選之中,國民黨和親民黨的總得票率都是約43%,這可以說是泛藍陣營的基本盤,只是支持度分佈有所改變。這一次大選,韓國瑜重新鞏固國民黨支持者,讓他取得38%選票,比四年前的朱立倫多7%;此消彼長之下,第六度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僅剩不到5%票數。

祁凱立認為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外,韓國瑜作為備受爭議的候選人,不但為反對陣營催票,實際上也成功的動員許多傳統藍營的支持者歸隊。王宏恩則分析,在國民黨舉全黨力量挺韓之下,38%的得票已經是藍營目前支持度的極限。王宏恩向德國之聲表示:「如果國民黨要擴展他們的票源,就必須找出新的策略來吸引年輕選民。」

 

李芊/楊威廉(發自台北)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