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之間要不要互相幫助?
2013年3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黑森州州長布菲耶(Volker Bouffier)表示:"對簿公堂是一種政治上的自衛行為"。他的這番表態,也得到了德國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的支持。後者表示:"我們不能把自己財政收入的10%送給其他州,而它們卻把這些資金花在我們為了避免高額負債而捨不得花的地方。"德國巴登-符騰堡(Baden-Württemberg)州州長克雷齊曼(Winfried Kretschmann)甚至把各州之間財政平衡的政策看作是"不公平"及"愚昧"的。黑森、巴登-符騰堡以及巴伐利亞州多年來向其他13個州提供了數十億歐元的財政援助,而這些州現在更是只進不出。目前最能從中獲益的就是柏林。
各州之間財政平衡政策的目的
世界上許多國家裡既有能夠從肥沃的土壤,或者工業化進程中獲益的地區,也有人們找不到工作,甚至需要挨餓而得不到任何幫助的地區。德國想要避免這一情況,所以早在1950年就想出了平衡各州財政的主意。1995年,兩德統一後新進入德國版圖的東部各州也加入了這一體系。該體系的目標是:每一個德國公民應該盡可能的享受同樣的生活水準,無論他所在州的財政收入狀況如何。
德國一共有16個州。二戰後的憲法確定了德國的聯邦體制,為的就是永遠避免一個人,或者一個政府能夠統治全國。由此也就產生三個政策層面:聯邦、州、以及地區。每一層面都有自己負責完成的任務,也能夠為此從公共稅收中獲得撥款。負責管理稅務的不是聯邦的一個中央機構,而是各州自己的財政局,他們負責徴税,也負責分配稅收。
由於德國各州大小不一,在人口數量以及經濟結構上也有不同之處,所以一些州的財政收入比其他州的要高。不容置疑的是,必須採取某些措施對此加以平衡。當前對各州財政平衡政策的批評焦點是相關政策的框架。
發起抗議的原因
德國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提出的批評正中要害,他發問:"怎麼能在德國達成協議,履行減債義務的同時,讓一些富有的州都不得不為財政平衡政策的支出而負債。"事實上,各州政府在中小學、大學、警察、文化、住房補貼、幼兒園以及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已經龐大到讓一些原本很富有的州都無法再慷慨解囊。
黑森以及巴登-符騰堡州的州長們認為,現在缺少一種激勵制度。"誰要是努力,就會得到懲罰,必須交錢。而其他各州根本不用擔心如果他們不改善自己的收入,將面對怎樣的後果。"他們表示,仍然願意與其他各州團結一致,但這不能建立在過渡利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
改進方案
提出抗議的各州州長希望有所改變。他們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德國聯邦政府必須為柏林承擔更多的費用,因為許多費用都是由於這個城市是聯邦政府所在地而產生的。總的來說,德國各州都應該有權更加自主的制定稅務政策。"
大多數只進不出的州對這一建議都不太看好。和黑森、巴登-符騰堡以及巴伐利亞州的談判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產生任何解決問題的建議。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晚6年之內必須有所改變。因為目前各州財政平衡措施2019年就到了截止期。
財政平衡政策曾經輝煌
財政平衡政策體系也有過成功的時候,這一點從歷史中就可以看出:許多州漸漸的從只進不出轉變為出資州。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巴伐利亞,它直到1993年為止還一直能夠從財政平衡政策中獲益。巴伐利亞的經濟原本以農業為主,財政稅收並不多。
在"筆記型電腦和皮褲子"(Laptop und Lederhose)精神的指引下,巴伐利亞州的各界政府從1980年開始展開了吸引私人企業以及工業化投資的進程。德國聯邦政府曾經對巴伐利亞州政府的補貼政策提出批評。 "但我們還是這樣做了"巴伐利亞經濟顧問委員會會長霍夫曼(Jürgen Hofmann)說。他指出,1992年投入使用的慕尼黑國際機場就是這種政府堅決扶持項目的例子。而慕尼黑機場如今已經是歐洲最重要的航空樞紐之一,為巴伐利亞州提供了許多獲益的機會。
霍夫曼強調,經濟轉型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同時啟動了各種各樣的政策。"我們就像千足蟲一樣"除了堅定決心促進經濟以外,還發展了許多高校,並擴大了它們的研究領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吸引了許多高科技公司到巴伐利亞投資。經濟專家霍夫曼承認:"各州財政平衡政策當然也幫了我們一把。但同時我們在州財政預算方面也一致奉行了嚴格的節約措施。"
如今指望從別人那裡獲得財政援助的各州也應該以巴伐利亞州為榜樣。但是這些建議也並不完全都有效。因為巴伐利亞州有一個優勢:十幾年來,只有一個黨派總是能夠以絕大多數支持率掌握執政權,這就是基社盟(CSU)。而這種情況使得執政黨能夠貫徹落實一些長期性的政策,德國出現類似情況的就剩下由社民黨(SPD)長期執政的北威州。現在人們正在等著看到下一輪聯邦議院選舉的結果。因為到那時,執政層才會決定是否要將各州財政平衡政策訴諸公堂。
作者:Wolfgang Dick 編譯:任琛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