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方發出的強烈訊號」
2014年5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總統普丁訪華之際,俄中兩國5月21日在上海簽署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標誌著歷時十年的談判「終成正果」。根據這兩份能源合作文件,俄羅斯將在未來30年每年向中國提供多達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合同總金額可達4000億美元,成為史上迄今最大能源單一合作項目。德語媒體一致指出,兩國恰在此時達成協議,與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地緣政治風雲突變密切相關。
5月22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這樣評論道:
「達成協議的時間是普丁向西方發出的一個訊號:雖然有了這一協議後,歐洲依然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的最大主顧,但俄羅斯對惹麻煩的這個主顧的依賴性將大為減少。此外,此一合同更重要的是它的象徵力。」
當天的《法蘭克福匯報》「政治」欄目上的一篇記者文章也確信,同中國達成的供氣協議有助於使俄羅斯擺脫對於歐洲的依賴,而俄中兩國政體類似、其領導人分享相同價值觀是做成這一買賣的現實基礎:
「習近平和普丁相互理解。這不單是新的地緣政治狀況的結果。中俄兩國元首都在共產黨的肌體內長大,兩人都信奉馬列主義,都崇尚強勢領導。兩人都對美國不滿,對美國在兩國各自的利益圈內的活動不滿,害怕美國所秉承的理念對各自國家的影響力。兩人的這一觀點明顯地表現在了普丁訪華之行結束後發表的共同聲明中。……
「東道主習近平由此在意識形態上給普丁總統撐了腰。……習近平向俄羅斯伸出援手也是對越來越困難的中美關係作出的反應。中國感覺自己受到了美國的亞洲政策的挑戰。北京愈來愈公開地指責美國在中國周邊搗亂,指控美國要對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加劇負責,抨擊美國在釣魚島/尖閣諸島爭議問題上支持日本。」
不過,文章同時強調,中俄兩國最終受到的是各自利益的支配,因此,兩國雖稱「兄弟」,但絕非形同一人:
「俄羅斯不願過深涉入中國戰略。在中日島嶼之爭中,俄羅斯保持中立,也不願介入中國與其南中國海諸鄰國之間的衝突。(俄方)也不提與中國建立軍事聯盟。
受各自利益驅使
「在經濟領域,俄方也意在維護自家利益,不會不惜一切代價盲從中國金錢的呼喚。有關向中方提供天然氣的協議歷經在價格上錙銖必較的多年談判,最終在普丁訪華期間勉強簽署。向中國供氣將使俄羅斯擺脫對於歐洲市場的依賴,減少制裁的傷害性。鑑於此,從俄羅斯的視角看,這一協議具有歷史意義。然而,如果對歐洲的依賴性換成了對於中國的依賴,這對俄羅斯又有何益?正如在其他國家那樣,中國這一經濟強人在俄羅斯是既受人盼望又讓人害怕。因此,儘管有著共同的意識形態,習和普丁都縝密算計。社會主義兄弟援助,那是過去,如今強調的是互利。」
《南德意志報》「政治」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相信,此次天然氣交易中,北京撿了便宜,而且,相關協定還是兩國間份量移位的標誌:
「中方談判人很清楚,多年來一直因價格問題而失敗的談判,這一次,自己手上會有更好的牌:普丁亟需達成協議。這筆生意的許多細節尚不為外界所知。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不願公開價格,這讓一些觀察家認為自己的看法得到了證實。這些觀察家估計,俄羅斯方面對中方做了讓步,價格很可能是350美元/千立方米,明顯低於歐洲所支付的平均價。……」
「中國主席習近平明確表示,他尋求與莫斯科建立良好關係。他上任後的首次出訪國便是俄羅斯。迄今,他同普丁已會晤9次。兩國擁有共同邊界線4000公里,都不喜歡共同的對手—美國及常被認為傲慢和慣於干涉別國內政的西方國家。與此同時,在雙邊關係中,中國在經濟上的地位越來越強。俄羅斯在中國的外貿夥伴名單上僅排名第十,反過來,中國卻是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夥伴國。」
編譯:凝煉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