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周曙光談參加美國駐華使館網路討論會

2010年1月25日

上周四(1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華盛頓發表有關網路自由的演講。在"谷歌事件"的背景之下,這篇講話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極大關注。一天之後,美國駐華使館邀請了幾十位中國網路作家和學生代表參加討論會,而話題也始終圍繞中國的網路環境以及美國政府和企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知名部落格作家、網路公民記者周曙光也是應邀與會的人士之一,德國之聲記者通過電話向他瞭解了這次論壇的一些情況。

周曙光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首先是否能介紹一下這次討論會是如何發起,又是如何組織進行的呢?

周曙光:1月21日早上我收到郵件,看到美國大使館邀請我參加一個關於網路的座談會,然後我就接受邀請了。當天晚上10點半左右,希拉蕊在華盛頓的新聞博物館發表關於網路自由的演講, 我在上火車之前在推特(Twitter)上面看到許多網友在轉播希拉蕊的演講,並且有三個中國部落格圈比較活躍的作者:安替、毛向輝和Rebecca在做雙語直播。第二天下午,我們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的美國使館和領事館內進行電視會議,座談會上先是听希拉蕊的演講,然後我們可以對美國使館工作人員提問。

德國之聲:就你的觀察而言,大概有多少人參加了這次討論會?

周曙光:廣州這邊有15個人左右,上海有10個左右。而北京有30個左右,他們陣容比較強大。

德國之聲:討論會是以怎樣的形式進行的呢?

周曙光:先是听希拉蕊的演講,之後我們就中美關係中關於網路政策的問題進行提問。比如我問了一個問題,美國政府是否有計劃支持一個開源的突破(網路)封鎖的(軟體)項目"Tor"。因為我看到網上消息說,他們去年提供了250萬美元給"自由門"這個軟體,而"自由門"也號稱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1億用戶,大部分來自伊朗和中國,但是這個軟體不是開源的,所以我問一下美國政府是否有意向支持"Tor"這個開源項目。他們的回答是先留意一下,暫時不能回復,但肯定會增加這方面的預算。

德國之聲:參加這次討論會的都是中國的網路人士。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而大家參與實際的討論則是另外一回事。你是否在網路或者部落格上對這次討論會進行了報導呢?

周曙光:我進行了即時的直播,並且把場外網友的問題轉達給了使館工作人員,並得到了回答。

德國之聲:是不是能夠透露網友提出了哪些問題?

周曙光:比如有網友問,在雅虎的師濤案件中,受害者如何向美國公司索賠,美國使館方面的回答是,不瞭解具體細節,但他們會促進中國公司在美國利益,也會保護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利益,也會保護用戶的利益,想辦法與中國政府達成這方面的共識。

德國之聲:這次討論會的主要起因就是美國国务卿希拉蕊‧克林頓有關"網路自由"的演講。在聽了這個講話後,作為一名活躍的部落格作家和公民記者,你怎么看待希拉蕊的這次發言?

周曙光:希拉蕊‧克林頓的這次講話的動機和起因,如何促使她做出這樣一個表態,我不清楚。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是非常乐意看到希拉蕊以外交的身份向中國政府表示對網路封鎖的意見。因為就我個人而言,我沒有能力去向中國政府抱怨封鎖了我的网站,而希拉蕊有(這個能力)。並且我们透過希拉蕊,借助希拉蕊向中國政府要求進行透明的審核、審查。

德國之聲:你剛才提到規則透明的问题。希拉蕊的講話之前,大家關注的比較多的是"谷歌事件"。在"谷歌事件"發生之後,一些中國網路專家和學者以及一些網友認為,谷歌要在中國做生意,就要遵守中國的法律規定。也有專家認為,中國網路並不是不自由的,一切按照法規規定辦事,還舉了一些歐美國家的例子,說明世界各國都有相應法規限制網路,網路沒有絕對自由。你怎麼回應這樣的觀點?

周曙光:我知道國外有審查,也有相關法律,有法可依。但是在中國卻不是這樣的。比如2007年11月的時候,我在某個場合見到過(時任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我公開提問,如果我也想做一個搜索引擎的話,如何讓我的搜索結果不犯法。在谷歌中國網站上搜索一些敏感內容的話,底下會出現提示說:"根據當地法律法規,某些搜索結果不予顯示。"我問李開復,哪個法規是什麼,我如何才能讓搜索結果不犯法。李開復沒有正面回答我。 所以在中國實際上也沒有一個明文規定,規定哪些內容是被審查的,哪些內容是不允許出現的,這個制度是不透明的,並且一直都是如此。

德國之聲:說起李開復和谷歌中國,非常有意思的是,現在正是谷歌中國的近況導致了Google的不滿,甚至表示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等等。谷歌當時是你批評的對象,你現在怎麼看待谷歌在這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呢?因為有人認為谷歌是為其在中國市場商業競爭失敗尋找藉口。

周曙光:一開始我們就認為谷歌不是Google。因為Google是一個很受尊重的美國公司,但是谷歌是一個中國公司,它的策略與總部是不一致的。所以這次退出中國,讓谷歌消失是受我們歡迎的。我沒有仔細閱讀Google的財務報表,但網友說,Google的全球業績達到300多個億,但在中國的比重很小,所以應該不是因為Google的業績失敗才退出中國,而是真的不希望谷歌中國接受這樣的審查,從而導致他們企業的信念受到挑戰,比如"不做惡"和支持言論言論的信念受到中國政府的挑戰。我認為是Google堅持信條,才提出要和中國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談判,不審查他們的搜索結果。

採訪記者:石濤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