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家利益陰影下的歐盟發展援助項目

2014年1月29日

歐盟是全球發展援助項目最大的出資方。不過一些歐盟國家提供援助往往是基於本國利益的考量。而歐盟推出的新戰略則可以通過改善協調節省資金,而夥伴國家也將因此受益。

Verfassungsgericht stoppt Lissabon Vertrag Archiv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全球約有一半的發展援助項目都是歐盟和其成員國提供支持的。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部市場,歐盟以此宣稱自己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夥伴國家要滿足一定的先決條件才能得到獲得歐盟的援助,南風研究所(Südwind-Institut)的莫拉桑(Pedro Morazán)表示:「在政治層面上,一些標準,比如在捍衛民主或者人權認知方面雙方要達成廣泛共識。"在最近發布的一份歐洲發展合作項目效用研究報告中,南風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得出結論,歐盟國家在如何更好地做好發展政策的協調工作上興趣不大。莫拉桑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特別那些捐助大國,其中包括德國,都把發展援助項目看作是外交政策的延伸手臂。」

不過,存在著雙邊發展政策和歐盟發展援助的平行結構。對於這點歐盟委員會的魯迪士豪森(Klaus Rudischhauser)並不否認。他是歐洲援助(EuropeAid)的負責人之一,主管歐盟發展政策的政治協調。他表示,在這方面出現了進步:「2014到2020年的規劃方案中,超過40個成員國家將共同協商出一份方案。這意味著,不再是每一個捐贈國實施計劃,而同時歐盟委員會也額外製定自己的計劃。這樣,所有的捐贈國家都可以更好的適應夥伴國的發展戰略。如果發展順利,最理想的情況下,夥伴國將受益於這項新戰略,因為它減少了繁縟的官僚程序。通過觀察,莫拉桑總體認為,過去,雙邊和歐盟援助的共存模式讓很多國家無所適從:「比如對越南或是印度政府來說是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去滿足不同的援助方的不同要求。他們沒有足夠的人力。」新戰略也會給歐盟節省一筆數十億歐元的開支。

新的援助國家魯迪士豪森表示,考慮到新的援助國家,歐盟的步調一致的做法十分重要。因為歐洲總體來講「並不像一些新出現的捐助國,比如中國、印度、巴西和沙烏地阿拉伯那樣注重本國的經濟利益。這些國家更為明確清晰地把政治和經濟利益與發展援助相掛鉤。如果中國在某個地區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歐盟應該把這個領域讓給中國,轉而在教育、醫療保健等領域做出貢獻。」

核心問題是應回歸歐盟發展政策的核心目標:扶助貧品、糧食安全和促進民主。歐盟委員會的魯迪士豪森強調,根據這個目標,緬甸政治開放之後成為了歐洲項目合作的中心:「各方都想給緬甸提供幫助,因為那裡的情況出現了轉變。」德國外交部認為對緬甸的興趣背後有著另一番打算。因為緬甸擁有天然氣儲量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該國的經濟潛力十分強大:「夥伴國家的發展也符合歐洲的利益,因為它可能會因此變為貿易夥伴。「


作者:Mirjam Gehrke 編譯:文木
責編:李魚

緬甸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來源: Win/AFP/Getty Images
歐盟委員會的魯迪士豪森負責歐盟發展政策的政治協調圖片來源: DW/M. Gehrk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