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民教育,港府接領的「政治任務」?

2012年7月25日

《南華早報》今日報導,三位香港政界名人表態,要求港府在推行國民教育一事上聽取民意。繼逾千名家長登報要求政府叫停「國民教育課」後,民間團體將在本周日發起「全民行動,反對洗腦」遊行活動。

A resident carrying Hong Kong and Chinese flags attends a flag-raising ceremony to mark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territory's handover to Chinese rule, in Hong Kong July 1, 2012. REUTERS/Tyrone Siu (CHINA - Tags: POLITICS ANNIVERSARY) Eingestellt vonn Eleonore Uhlich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25日消息,香港國民教育引發的爭議昨天更趨激烈,又有3位政界名人表示反對即將在9月推出的"國民教育課"。前衞生福利司黃錢其濂丶工聯會成員陳婉嫻和自由黨主席劉健儀都要求港府在推行國民教育課問題上聽取民意。

黃錢其濂還批評國民教育課是"浪費時間"。她表示:"不是唱唱國歌丶學學歷史就是愛國。如果想學生愛國,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日後有機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

今日《星島日報》也報導,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再度發聲為爭議"降溫",表明該課程"百分百不是洗腦教育",罷課等抗爭行動完全無需要。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上周六也曾撰文回應批評,稱國民教育不是洗腦教育。另外早前香港前教育署署長余黎青萍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都曾表態,沒有必要把國民教育課束之高閣。港區人大代表羅范淑芬也力挺該課程。

香港家長聯合聲明信圖片來源: Xin Yu

與政界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的局面相比,香港民間反對聲潮四起,7月23日,香港逾千名家長在三家報紙上刊登聯署聲明,要求政府叫停原定於9月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聲明還對由港府資金支持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提出質疑。他們在信中表示:"我們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有責任敎導他們明辨是非。面對謊言和歪理,一定會反抗到底。"香港一些學生家長於本月初成立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參與者迄今已經超過5000人。

擁有9萬名成員的香港教協也呼籲各校拒絕執行,他們還鼓勵香港教師簽署《良心約章》,承諾即使港府強行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他們也會拒絕授課。教協也表示會摒棄港府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將自行編寫公民教育讀本。

"我們擔憂被洗腦"

香港"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今年15歲,目前為香港中四學生,他向德國之聲表示香港的中學生有通識教育課程,小學有常識課程,這些課程足以讓學生瞭解到中國大陸的很多情況,據此他認為港府完全沒有必要推行國民教育。他也擔憂和他一樣的年輕學生在未來有可能被洗腦:"這個國民教育課是從小學一年級推行至中學的六年級,小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去明白這是洗腦教育有沒有問題。"

黃之鋒也表示,據"學民思潮"觀察,目前的香港社會中,很多的家長對港府國民教育持反對意見,一方面除擔心學生的價值觀受到影響,也因香港學生面臨學業壓力,他們不願意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課程上。他也認為目前的國民教育,為港府接領的一項"政治任務":"這是一個自上而至下的政治任務,是中央政府想要給我們香港人民的。"在本周日,他們將與香港教協、支聯會等團體一起到港府前進行抗議。

Chi2507 HK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將會影響香港下一代的價值觀"

香港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國民教育課的推行,其影響將更深遠,它的危害甚至要超過中央政府干預香港的政治選舉等,因為如果真的推行的話,將會影響香港一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國民教育一旦推行,會影響未來一代甚至兩代。本來不太關心香港政治的家長也對這種洗腦教育的影響很擔心,也要出來反對。 "

香港回歸15年,一國兩制會消失嗎?圖片來源: Reuters

他表示透過此事,更可觀察到香港回歸15年來,中國大陸官方的意識形態對香港的影響越來越強,前段時間香港新特首梁振英在選舉過程中,香港人已經看到中央之手的強力操控,港人因此開始認真思索香港前途和未來,國民教育在此基礎上,再燃香港人的抗議之火:"在中國政府和香港中聯辦的支持下,梁振英當選,大家都感覺到一國兩制,事實上正慢慢消失,現在再進行所謂的國民教育,實際上就是把官方對歷史和現狀的看法,單方面的要傳給香港新一代,這事不僅引起香港新一代,也包括成人、家長、教育界整體的擔心。"

作者:吳雨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