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國際媒體看台灣大選:中美博弈的棋子

2024年1月13日

從羅馬到維也納、從孟買到紐約,全球各地的媒體周六都在關心台灣的大選。台灣能否作為民主陣營的最前線抵抗專制中國的侵襲?國際社會又應該提供怎樣的支持?被夾在中美爭霸之間的台灣,其未來究竟面臨怎樣的命運?

1月13日晚間,民進黨支持者等待選舉結果
1月13日晚間,民進黨支持者等待選舉結果圖片來源: Annice Lyn/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羅馬出版的義大利《晚郵報》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襲"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國際社會必須正視來自中國的威脅

"在捍衛台灣的問題上,歐洲人依然顯得猶豫、分裂。美國人則在過去幾十年中維持戰略模糊,一方面向台灣出售軍火,另一方面又不明確表示是否會派兵協防台灣抵擋中國武力攻擊。要是美國真的撒手不管台灣的命運,就將意味著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地位的終結。"

"國際分析人士指出,假如中國發動大規模武力攻台,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損害,預計損失高達10兆美元,兩倍於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台灣人本周六在為其民主政體的世代更替做出貢獻,而國際社會也應該堅定地去捍衛和平。畢竟捍衛和平的代價總歸要小於一場戰爭。"

維也納出版的奧地利《新聞報》以"在台灣問題上,歐洲人必須把腦袋從沙子裡拔出來"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歐洲必須明確表示,一旦北京武力攻台,歐盟就會祭出嚴厲的對華制裁。

"在全球爭霸棋盤上,台灣成為了最為重要的棋子之一。但是,我們歐洲人的福祉也和台灣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壟斷了多個關鍵環節,多條重要的貿易航線也經過台灣周邊。如果台海危機升級,貿易立國的歐洲根本無法承受。所以,在中國以及台灣問題上,歐洲人不應繼續視而不見,這同樣也是歐洲自身利益所在。"

"而且台灣現在也是為自由而戰的熱點。在當今世界,自由價值愈發凸顯。尤其是飽經戰爭與獨裁的歐洲更應該全力支持台灣。歐洲人自己也剛剛被暴虐政權入侵烏克蘭所震驚。現在,歐洲應該學會用一致的聲音面對中國,並且利用好歐洲對中國的重大影響力。歐洲人也應該清楚地向北京表明,武力攻台行動就意味著歐洲發動嚴厲的對華制裁。"

港移民首投族 陳健民:對民進黨失望 矛盾中含淚投票

03:4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孟買出版的《印度斯坦時報》刊評指出,台灣民主的穩固已經成為北京當局的眼中釘。

"統一台灣是中國的既定目標,為此可以採取一切手段。中國已經控制了香港和澳門。要是台灣也被中國統一了,他們就能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挑戰美國霸權。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擁有領先地位,台灣海峽也在整個印太地區具備關鍵地位。不論選舉結果如何,這個島國都會努力捍衛自己的自由、獨立、民主。"

土耳其媒體《T24則希望台海局勢能盡快降溫。"在美中領導人會晤後,習近平緩和了其外交聲調。所以北京暫時不會激化台海問題。就算被北京所不喜的賴清德勝選,中國在台灣大選後也不會有所動作,這點不會令任何人吃驚。"

美國《紐約時報》以"台灣已經從走鋼絲變成了走刀鋒"為題,刊發了台裔政治學者林夏如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隨著中美競爭越發激烈,曾經得益於中美和平紅利的台灣也面臨越來越艱巨的挑戰。

"台灣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於中美關係數十年來的穩定。但隨著這兩個全球競爭對手陷入相互不信任,這種穩定局面正在快速小時。中美兩國在不斷惡化的關係中改採取的措施正在威脅台灣的韌性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在面對這一挑戰時的保持團結能力也受到了威脅。所以,美中爭霸的最終真正輸家有可能是台灣。"

作者指出,儘管台灣人一直擔心來自對岸的經濟脅迫和軍事威脅,但是台灣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密切的兩岸貿易往來;同時,奉行"戰略模糊"的美國也是台灣的重要經貿夥伴和軍火供應者。"美中在某些戰略科技產品的關鍵供應環節方面的競爭,也讓台灣陷入了交火之中。美國已經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口某些高科技產品,這也影響了一些台灣製造的產品,並迫使台灣晶片廠商在美國境內投入巨資建立工廠,以阻止其產品流入中國市場。這樣的政策可能有助於美國,但卻降低了台灣支柱產業以及經濟整體的競爭力。實質上,台灣被夾在了兩個不可靠的夥伴中間。"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09:1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