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媒體評三中全會公報

2013年11月13日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關於改革的謎底揭曉,引起國際媒體最多關注的,一是在經濟領域的改革,包括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更多作用;二是新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立。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wher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lenum is being held, is seen behinds red flags in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November 12, 2013. China's leaders will unveil a reform agenda for the next decade on Tuesday, seeking to balance the need to overhaul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as it loses steam with preserving stability and to reinforce the Communist Party's power. REUTERS/Kim Kyung-Hoon (CHINA - Tags: POLITICS)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佈的會議公報中,最為吸引英美媒體關注的就是有關經濟領域改革的內容。在對於中國領導層有意減少對經濟的控制,加強市場調控作用的方向予以肯定的同時,不少分析人士都對於改革能否有效實施表示懷疑。

打破國有壟斷談何容易

雖然在三中全會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佈的"383"改革方案中提到了要打破國有企業在經濟中的壟斷地位,但是分析人士普遍對這一改革目標的實現抱懷疑態度。英國《衛報》(the Guardian)11月12日在其網頁上發表的文章寫道:

"沒有多少關注中國的觀察人士期待習李政權對強大的國有企業壟斷下手,因為這樣做要付出的政治代價太高了。但很多經濟學家則認為,如果大型國企對關鍵生產市場領域以及金融業的壟斷地位不能打破的話,其他的改革措施也只能取得非常有限的成功。……一些改革可能會遇到來自強大利益集團的阻力,包括地方政府,還有處於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

經濟改革具體如何實施,目前還不清楚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也關注了中共高層"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許諾。該報11月13日發表的相關文章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提到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目標,是習近平決心改進共產黨治理國家的方式,但同時又不希望放棄全面控制權的意願體現。文章寫道:

"雖然許諾要發展私有經濟,中共對於全面改革國有企業似乎始終遲疑不決。……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快走到盡頭,它過於依賴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過於依賴於金融信貸的繁榮。他們期待中國採取措施,推動私有企業的發展,鼓勵創新,拉動內需,整治地方財政,但是很多人擔心經濟改革會由於觸動太多的利益群體而失去動力。"

國家安全委員會:鞏固權力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則撰文指出,習近平"借三中全會掌控安全與經濟"。文中對該會議決定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進行分析認為,習近平意在避開執政黨效率低下的官僚機構,克服更深層次經濟改革可能會帶來的阻力。

習近平要加強中央集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該文章還著重解讀習近平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用意:"在發表經濟復興誓言的同時,習近平掀起了一場運動,意在扼殺國內針對一黨統治的政治反對聲浪,在外交政策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在與日本、越南和菲律賓的海上領土爭端問題上,這種立場尤為突出。公報批准創設國家安全委員會,目的似乎是加強對上述領域的控制。"

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英文版13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想可能是來自於美國的啟發:"1997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訪美期間參觀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U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該機構是幫助美國總統收集獲取在情報、軍事和立法等各個領域訊息的中轉站。"

不過,文章也指出,中國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定引起異議人士的擔憂,因為這令人聯想到前蘇聯的克格勃(KGB)。異議人士胡佳對該報表示:"共產主義國家的所有安全委員會都是臭名昭著的。……這是中共鞏固權力的又一個新舉措。"

台灣媒體也對中國大陸政府成立這一新機構的計劃予以關注。《蘋果日報》也發表文章指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建立"有利於最高集權"。文章援引了中國社科院學者於建嶸的評述:"現在中國社會最重要的是:經濟放權(進一步市場化,破國企壟斷之權,為民企松綁),政治限權(完善人民代表制度,讓人民用選票限制黨權和公權),司法護權(改變司法地方化,確立司法權威以維護民權)。這三者不齊進,難成大器。"

摘編:雨涵

責編:李魚

摘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