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伊拉克問題上看中國立場

2003年2月1日

中國政府顯然並不急於對布希政府的伊拉克政策明確表態。一旦對伊動武問題屆時提交安理會表決,常任理事國中國將會如何表現呢?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發表了以下看法。

海德堡市反伊拉克戰爭示威圖片來源: AP

德國政治經濟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穆勒認為,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因此,在伊拉克危機中,中國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中國必須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在伊拉克問題上做出抉擇。中國面臨著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反對別國干預內政,侵犯他國的主權及領土完整。但是,另一方面,過去的經驗顯示,只要美國方面能夠提供相應的補償,中國就會在這一問題上做出妥協。

穆勒認為,事實上,無論是出於經濟還是政治上的考慮,北京一向對美國勢力在海灣地區的急劇膨脹極為不滿。現在通往海灣地區的通道就已全部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而如果伊拉克也被劃入美國的勢力圈,當然是不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

九十年代開始,中國同海灣地區的交往日趨頻繁。中國曾因向伊拉克、伊朗等國出售敏感軍事技術遭致美國的批評。而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的則是該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1993年開始,中國已經從石油出口國變為進口國,而且進口量逐年遞增。其中來自中東地區的石油佔中國石油總進口量的48%。由此看來,出於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中國並不希望看到美國進一步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

不過,穆勒認為,伊拉克畢竟同中國相距遙遠,並不涉及中國切身的政治利益。因此,對中國來說,在此問題上,同美國針鋒相對,長遠看得不償失。然而,中國若以手中的否決權做籌碼,則可以同美國討價還價,獲取更多的現實利益。那麼,這些所謂的現實利益又是什麼呢?穆勒說:

「首先是台灣問題,過去幾個月來,中美關係不斷改善,雙方在許多領域開始了對話,甚至包括軍事安全領域的對話。中國期望,美國能夠終止對台軍售,當然,我不相信,美國會在這一問題上做出讓步。其次,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做出讓步,現在事實上已經能夠看出這種跡象,比如說,新疆問題。另外,美國也可能會象徵性地提高中國在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布希上台伊始,曾一度推行極為強硬的對華政策,雙方在貿易、人權及台灣等問題上的摩擦日趨激化。五角大樓曾在一份有關安全政策的報告書聲稱,未來美國的安全隱患,不在歐洲,而是在亞洲,矛頭顯然直指中國。2001年四月,中美軍機在中國近海上空相撞,兩國關係一度陷入十幾年來的最低點。而半年之後的911事件,卻為中美關係帶來了重大轉機。中國支持美國的反恐鬥爭,美國則開始對中國的少數民族問題持較為寬容的態度。雙方各得其所。德國外交事務研究所的溫巴赫認為,權衡利弊,中國不可能因為伊拉克問題得罪美國,而出於現實政治的考慮,中國無法承擔一旦中美關係惡化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

溫巴赫表示,內政方面,中國政府面臨著諸多社會矛盾,失業大軍,銀行疲軟以及貧富懸殊等等,不一而足。而黨政高層正在進行領導人換屆,穩定的國際環境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因此,北京不會選擇同美國對抗的外交路線。溫巴赫說:

「經濟方面,美國是中國外來直接投資的重要來源,對美貿易是中國出口業的支柱,因此,中國政府絕不會因為海灣問題,同美國交惡,以致於犧牲經濟利益。鑑於內政及經濟方面的考慮,中國方面必將慎重考慮,不會輕易挑釁華盛頓。」

除了內政及經濟方面的原因之外,俄羅斯總統普丁越來越明顯的親西方路線,也是中國領導人感到中俄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抗衡美國的理想一時間將難以兌現。溫巴赫表示:

「普丁的親西方政策,莫斯科同西方世界通過相對公正的談判,使導彈防禦系統,以及北約東擴等問題得到解決。而在這一系列問題上,北京都被拒之門外。因此,莫斯科同北京的戰略夥伴關係實際上已經無從談起。從這一角度上看,中國在外交領域基本上處於孤立地位。為了擺脫這種外交上的孤立境地,中國就要試圖同美國保持合作,而911之後,美國也樂意進行這種合作。」

由於不佳的人權記錄,中國常常成為國際社會批評譴責的對象,因此,北京政府對於西方國家以人權為由,干涉別國內政的做法一向相當敏感。但是,在伊拉克問題上,北京政府之所以不急於明確表態,顯然是事出有因的。溫巴赫表示:

「同去年秋季就1441號決議表決時一樣,中國很有可能會再度保持中立,絕不會投反對票。行使否決權,對中國來說,很不上算。從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來看,中國行使否決權並不符合它的利益。我提請大家注意,90、91年,中國也沒有行使否決權,而是投了棄權票。」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