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北京以拾荒為生

2014年4月6日

中國的拾荒者收集塑料瓶、紙板和金屬,並將這些「破爛」賣給資源回收筒。中國被回收利用的廢物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多。在北京的邊緣地區有不少人以賣荒為生。

Bildergalerie Wanderarbeiter
圖片來源: Wolfgang Müll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子明(音譯)以撿破爛為生已有十年之久。這位48歲的父親因為長期日曬而皮膚黝黑,記者見到他時,他身穿一件褐藍色的套頭衫。他用來運垃圾的銀色自行車也已鏽跡斑斑。車上裝有被壓扁的紙箱,足有幾米高。周子明介紹說:"我收厚紙板、易拉罐和塑料瓶。早上5點鐘開始,然後把收到的垃圾運到東小口廢品回收市場賣錢, 銅鋁等金屬最好賣。紙板和塑料瓶就不怎麼值錢了。"

東小口位於北京西北部,有"垃圾村"之稱。約有1千多人住在"貧民窟"內,沒有下水道,門前的垃圾堆積如山。數米高的垃圾山裡有塑料瓶、舊電視和破自行車等。北京的拾荒大軍可以將這一切換成人民幣。

在中國生活多年的美國記者艾明德(Adam Minter) 近期推出新書《垃圾場星球》(Junkyard Planet)。為撰寫此書,他長期跟蹤訪問了多名中國拾荒者。艾明德介紹:"據估計,中國有一千萬拾荒者,但我相信實際數字不止這些,大多數拾荒者生活在該國東部沿海地區,從北京、上海、到深圳、廣州,他們是外來務工人員,一般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很難找到工作。但是他們有足夠的創業精神,他們離開了家鄉河南來到北京。"他們希望自己能依靠這座擁有兩千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所產生的垃圾生存。

垃圾意識尚未普及

正如過去35年裡迅猛發展的中國經濟,垃圾山也在不斷變大增多。艾明德指出,中國的許多垃圾得以回收,這一點對於該國的經濟而言極其必要。他說:"這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超過一半的銅都是再利用的廢銅,這當然便宜很多,特別是小公司便可因此獲得廉價的原材料,廢物再利用也會污染環境和耗費能源,但是小於全新生產的消耗。壞處是有些廢品不夠安全和潔淨。而且幾乎沒有拾荒者備有防護衣、相應的面罩和靴子。這是一大問題。"

垃圾分類依舊無法得以真正實施

周子明從自行車上卸下紙板後,又繼續動身搜尋新的垃圾。他一天平均工作十個小時。他說:"不就是河南人做這些髒活嘛!我一家人都在這裡,我拾破爛就是為了養家餬口,我的老婆孩子也幫忙撿垃圾,可以勉強過活,但一點錢都存不下來。除去孩子的學費和我們的伙食費,就剩不下多少錢了。"

中國的垃圾日益增多,上百萬人能夠依靠拾荒為生。然而,民眾對於垃圾問題的意識尚未得到普及。垃圾的增長速度遠快於垃圾資源回收筒的建設速度。垃圾分類也依舊無法得以真正實施。

來源:ARD 編譯:安靜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