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607 Umweltinformationsgesetz

2009年7月18日

附近的湖水污染程度如何? 市內的空氣清潔度是否達標? 每個德國公民都有權向政府有關部門和私人企業如自來水廠或者電力公司詢問這些問題。然而,這些部門往往沒有盡全力履行其義務。

圖片來源: AP

獨立的研究機構,柏林環境保護研究所對政府機構、自來水或電力公司提供環保訊息的熱情程度進行了測試。為此,他們向178家有義務提供環保數據的機構提出了33個有關環保數據的詢問。只有一半的回答令柏林的科學研究所感到滿意。

該研究所的茲施謝在介紹測試結果時說,公民的詢問常常不受重視。例如,各聯邦州的環境部應該向人們介紹,他們管轄內的大型工業設施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如何。 茲施謝認為:"我們已經注意到,在我們進行調查的同時,歐盟也向聯邦環境局提出咨詢。因此我們得知,這些數據已經被調查過,並有存檔。但是,我們從各聯邦州環境部卻得到各種不同的答覆。一些州表示,他們沒有這些數據,要想獲得數據就必須交納約500歐元的費用。 "

柏林的科學研究所也對企業的咨詢熱情進行了檢測。例如對同一個問題,就有2人向德國聯邦鐵路公司進行咨詢。其中一人是環境保護聯合會的一名成員,另一人是一個不知名的演員。 結果是, 環保人士14天之內就得到聯邦鐵路公司的答覆。而那位演員8周後再次詢問,他為什麼始終得不到回答。

環境法律師茲施謝說, "估計是鐵路公司的人在谷歌上搜索後發現, 這個人在一家很大的環境協會工作。當然鐵路公司也要表現出對相關的環保訊息感興趣。因此鐵路公司工作人員便說,這是一個重要人物,我必須給予答覆。而另一位普通消費者就得不到這種待遇。 "

獨立環境研究所也抱怨,公民和訊息機構之間的對話是非常片面的。例如,在柏林環境研究所的檢測行動中,就有5項咨詢被以不知所雲為由拒絕給予答覆。 茲施謝表示:"引人注意的是,他們從不來函提問或者努力爭取澄清。所以人們當然就得出結論,提供咨詢方實際上是想擺脫這件事,根本沒有人願意回答問題。 "

在德國,對人們的咨詢不予理睬者,不必擔心受到處罰。但是在波蘭情況則完全不同。茲施謝說,"如果能夠證明我沒有提交我所擁有的某些數據,我就會受到懲罰。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就會考慮,是否改變態度,對公民的咨詢友好地給予答覆。 "

此外,調查還顯示了環境訊息法的另一個薄弱環節。法學家之間在爭議的一個問題是,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或者像德國鐵路公司這樣的企業,是否必須對每個咨詢都給予答覆。這些公司在接受調查時強調,他們提供環境數據應該是出於自願。通常情況下,應該首先由法院決定是否可以公開環境數據。但是這種程序非常昂貴。茲施謝說, "我們幾乎不能要求任何人在這方面行使其權利,因為他們可能會落入昂貴的法律程序的陷阱。 "

令環境法人員感到惱火的是,只有資金雄厚的環保組織,如環境和自然保護聯合會、德國環境援助以及綠色和平組織等才能夠負擔得起類似的法律費用。他認為德國聯邦政府有義務改變這種狀況,對"知情權"重新作出解釋:規定所有涉及公共服務行業的公司必須履行提供環境數據的義務。

作者:Ralph Ahrens/李京慧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