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氣候檔案在極地
2008年5月1日德國北部冬季溫暖的一天,陽光融融,氣溫零上,但弗萊塔格(Johannes Freitag)卻還是一身厚厚的冬裝,看上去就像一名將要出遠門的愛斯基摩人。他說:「我可是寧願看上去稀奇古怪也不願意挨凍。我們在南極的時候就是這副打扮,零下40度也暖暖和和的。」
弗萊塔格是不來梅港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員。他現在並不打算去南極,而是準備去深凍實驗室。這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之所以被稱為深凍實驗室是因為裡面不分春夏秋冬、不分晝夜,氣溫始終保持在零下20攝氏度,就像一個大冰櫃,因為研究人員在這裡分析的樣品絕對不能化凍,它們是從南極冰蓋或者格陵蘭島冰川深處鑽取的冰芯。
弗萊塔格抬起一個泡沫塑料做的箱子,裡面存放的是一米長的冰芯,是研究人員利用特製的鑽頭從南極冰蓋深達3000米的冰下鑽取的,然後由一艘科研考察船送到不來梅港。弗萊塔格現在準備研究的就是其中一個冰芯。他打開一扇厚重的、看上去就像冰箱門但尺寸卻大得多的門,零下20度的寒氣撲面而來。
現在弗萊塔格打開箱子,取出一條胳膊粗細、包在塑料薄膜裡的冰芯。他說:「你看,標籤上寫著19,意思就是從冰下19米的地方鑽取的樣品,相對來說還不算深。」
弗萊塔格拿著這個雪糕走向切割機。「我們把冰芯切成好幾塊,因為要做好多種分析,分送到不同的實驗室。分析項目包括粉塵含量、化學微量元素、所含空氣組成等等,我們還要研究它的結構,研究晶體的狀況等等。」
根據分析結果,研究人員可以瞭解近100萬年以來,地球上的氣候都發生過哪些變化。他們鑽取的年代最久遠的冰芯距今就是100萬年。科學家們需要這方面的認識,以便預測地球未來的氣候。
分析工作是在旁邊的測量實驗室進行的。這裡的氣溫是零下15攝氏度,還好濕度不高,弗萊塔格和他的同事們穿暖和了是可以呆一陣子的。弗萊塔格介紹說:「有時候我們會呆一個上午,連續幾個小時。這種氣溫讓你精神抖擻。最好的是早上剛上班的時候,你還沒怎麼睡醒呢,有些迷迷糊糊的,但一進這裡,保證你立馬大醒,可以甩手大干。」
弗萊塔格利用一台切削機,把樣品削平,然後再用雷射對樣品表面進行掃描拍照。現在,他在計算機屏幕上觀察剛剛拍到的圖片,上面有些地方暗,有些地方亮。暗的地方是氣泡,亮的地方是結晶的冰粒,所謂的晶粒。弗萊塔格從這亮暗相間的圖案中看到一些令人驚奇的東西。他說:「這些晶粒構成的形狀很特別,它們構成一個連續線條,這是風結出的痂皮!也就是說,當時曾發生過什麼事件,幾個月沒有下過雪,而且風較大,使這些晶粒集結到一起,形成一條連續的曲線,而且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也沒有變!」
這些冰芯默默無言地告訴研究人員當年的氣候如何,是熱還是涼,是潮濕還是干燥。最後,弗萊塔格告知,在冰庫零下20度的溫度下一呆就得幾個小時,有的時候還是會讓人心煩的,但有的時候卻令人非常開心。他介紹說:「夏天的時候,痛快極了!那才叫棒!夏天我們還有不少客人呢,都是到這兒圖個涼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