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商務部周二(12月3日)宣佈,加強相關兩用物項 對美國出口管制,其中包括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以及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石墨 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
上述措施進一步加強了中國政府去年開始實施的對重要礦產品出口的限制。去年北京已要求鎵和鍺的出口商提供最終接收者的訊息,並詳細說明其最終用途。今年8月開始限制銻的出口。
中國商務部在公告中稱,做出最新決定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是中國第四大和第五大鍺和鎵出口 市場,但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0月,中國還沒有向美國出口鍛造和未鍛造的鍺或鎵。
中國鎵產量佔全球的94%圖片來源: DERA/BGR 回應新一輪晶片戰 根據歐盟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國鎵產量佔全球的94%,鎵用於集成電路、LED和光伏板。對於光纖電纜、太陽能電池和紅外技術必不可少的鍺,中國佔全球產量的83%。去年,中國開采的銻佔全球開采量的 48%。銻被用於彈藥、紅外導彈、核武器和夜視鏡等軍事用途,以及電池和光伏設備。
此前,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起了新一輪打壓。周一,華盛頓方面宣佈對向包括晶片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拓荊科技和新凱來在內的140家中國公司出口進行出口管制 ,此次限制計劃還瞄準了出口到中國的先進存儲晶片和更多晶片製造工具。
此舉是拜登政府為阻止中國獲取和生產能夠推動人工智慧 軍事應用,或以其他方式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晶片能力改採取的最後一批大規模行動之一。中國商務部周一回應批評美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是"典型的經濟脅迫行為和非市場做法"。
美國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國會兩黨在對華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均表示不能輸給中國。拜登政府出於國家安全以及經貿利益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與措施。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該法案包括對晶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對半導體和設備製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矚目的條款之一是,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生產先進製程晶片,期限為10年,違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換言之,拿了美國政府補貼的資金,10年內不能在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
圖片來源: Bonnie Cash/UPI Photo/IMAGO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佈《出口管制條例》(EAR),一年後再度收緊,尤其針對向中國出口高性能晶片和半導體制造相關事宜。重點管控的目標是被用於數據中心的尖端晶片以及用於訓練AI的大模型晶片。美國商務部將逐案調查酌情發放出口許可證。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國禁止了英偉達(Nvidia)向中國輸出先進晶片。
圖片來源: Andy Wong/REUTERS 2022年10月美國宣佈對晶片製造設備的對華出口實施新的限制。此後荷蘭的阿斯麥(ASML)和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跟進宣佈配合美國的限制政策。這些國家如果不嚴格控制對華出口,華府會動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全面阻止相關產品的銷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國設備製造商都收到了商務部的信函,通知他們不要向中國供應用於14納米或以下晶片製造的設備。
圖片來源: Peter Dejong/AP/picture alliance 2024年5月14日,拜登總統宣佈,對戰略性行業加徵關稅,這些行業包括鋼鐵和鋁。華府啟動《貿易法》第301條款,從2024年開始對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從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圖片來源: Liu Debin/SIPA/ZUMA/dpa/picture alliance 白宮劃定的戰略性行業也包括半導體、電動車以及太陽能產品。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將於2025年從25%提高至50%。電動汽車的關稅將於2024年從25%提高至100%。鋰電池以及電池零件的關稅從2024年其從7.5%提高至25%。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50%。
圖片來源: Wang Xiang/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此外,港口起重機的關稅從今年起從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將從0%提高至50%。一些醫療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關稅將從0%-7.5%提高至25%。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在2026年從7.5%提高至25%。
圖片來源: Schoening/imageBROKER/picture alliance 美國國會夏季休假結束後,眾議院將率先討論並通過一系列涉華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對中國生物技術的依賴、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和無人機、限制中國公民購買農田以及恢復一個旨在消除剽竊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項目。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不能輸給對手中國」的問題上保持高度一致。眾議院投票過後,還要按程序再經參議院表決通過。
圖片來源: Jerry Mennenga/Zuma/picture alliance
更多工具:安全審查 除了對關鍵礦物和軍民兩用物項的出口管制,有分析認為中國還有其他選項可報復美國的技術壓制。路透社報導稱,工具之一是安全審查。
去年5月,中國政府宣佈禁止從美國存儲晶片製造商美光(Micron)採購部分產品,原因是該公司未能通過安全審查。此舉被認為是中美晶片戰中中國的首次報復行動之一。
有擔心認為美國科技巨頭英特爾可能成為未來攻擊目標。中國網路安全協會(CSAC)指控這家美國公司 "不斷損害 "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並稱其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應接受安全審查。
不可靠實體清單 另一個工具是"不可靠實體清單"。中國政府在川普 第一任總統任期間制定了這份清單,並威脅要禁止美國公司在中國從事進出口和投資。迄今為止,這份名單包括了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公司 ,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RTX)導彈與防務公司。
中國9月宣佈將調查旗下擁有時尚品牌Tommy Hilfiger和Calvin Klein的美國PVH集團 ,理由是該公司在不可靠實體名單(UEL)框架下 "不公正地抵制 "新疆棉花和其他產品。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對一家為遵守美國規定而將新疆棉從其供應鏈中移除的公司採取行動。
害怕被「卡脖子」 中國IT正在「去美化」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周二(12月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網路协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發布聲明,表示美國相關晶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議相關企業謹慎採購美國晶片。
四協會均表示,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手段封鎖和打壓中國,已經動搖業界對美國晶片產品的信任和信心。半導體行業協會警告其反噬效應影響了美國晶片產品的穩定供應;通信企業協會呼籲政府開展關鍵訊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調查。
(路透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