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夏日萊茵河上之旅

2011年3月2日

到了德國,就不能不去看萊茵河;而到了萊茵河,就不能不體驗一下河上旅行的感覺。讓我們登上遊船,來一次夏日的萊茵之旅。

圖片來源: Illuscope

德國人對萊茵河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人們常把它稱作德意志民族的母親河,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德國歷史,歌德、海涅等詩人也在作品中對它進行過歌頌。但是到了上世紀中期,無情的戰爭讓生活在萊茵河畔的德國人民遭受過巨大的痛苦。今天人們常談論雷馬根之戰等發生在萊茵河沿岸的戰役,於是這條河流又給德國人留下了沉重的回憶。

聯邦德國建立以後,萊茵河一度被嚴重污染,被人戲謔地成為"歐洲下水道"。但是經過德國人的辛勤改造,曾經污染的河流重新變得清澈,而被酸雨侵蝕的兩岸森林又重新煥發了活力。伴隨著萊茵河的"重生",曾經繁榮的河上旅遊重新成為了德國人以及各國遊客熱愛的一項活動。有人說,到了德國就不能不看萊茵河,到了萊茵河就不能不體驗它的遊船之旅。於是我們登上遊船,從波昂出發一路向南逆流而上,前往小城安登納赫。

秀美萊茵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Bildagentur Huber

這趟旅行的遊船名叫"貝多芬號"。之所以叫"貝多芬號",是為了紀念這名誕生於波昂市並聞名全世界的驕子。遊船一共三層,但德國人幾乎全都擠到露天的第三層去,因為那裡可以曬太陽,而且有著廣闊的視野,兩岸的美景便能盡收眼底。

男孩馬克斯對這樣的旅行感到很開心,他說:"我覺得很激動,因為沿途風景很好。坐車是看不到這些的。"

而旅行者梅特巴貝克則認為:"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真好!"

德國人喜歡坐遊船旅行可以說是出了名的。這條"貝多芬號"也曾經搭載過許多名人,他們中有政治家、商界人士、歌星和藝術家,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施密特,以及現任民社黨主席拉封丹。船長邁爾那厚厚的簽名冊上都留下了他們的墨寶,但邁爾船長認為,這些人對他而言無非只是平常乘客。不管達官貴人還是尋常百姓,上了這條船,享受的服務都是一樣的,當然也肯定是最好的。

說到這份工作,邁爾船長表現出由衷的自豪。他說:"這份工作需要很多時間,整個夏天幾乎每天都要工作,沒有所謂的夏季休假。但這份工作給了我很多快樂,因為總有新的乘客來坐船。99%的乘客們對我們的服務都很滿意,向我們表示感謝。每天能接觸和認識很多新鮮面孔,這使我們非常快樂。"

萊茵河波昂段(左邊是德國郵政大樓,右邊是聯合國辦事處大樓)圖片來源: AP

船員敲過鐘之後,"貝多芬號"便從位於"聯邦之家"的碼頭啟航。碼頭名為"聯邦之家",是因為附近都是當年聯邦政府的建築,這些建築都依河而建。這樣,遊客們便有機會從河上觀看當年的聯邦總統府、總理府、議會大廈,同時聽船上的廣播播放關於這些建築的介紹,加深對這座德國前首都的瞭解。而從前的政府區剛過,波昂的聯合國大樓、德國之聲以及德國郵政大樓又立刻躍入眼簾,真是讓人目不暇接,只怨船走得太快。

波昂附近的龍岩山圖片來源: presse

出了波昂市區,再往前就是山區了。這時遊船會經過著名的七山頭風景區,其中最為著名的要屬"龍岩山"。它在七座大山中最高,風景也最好。之所以叫"龍岩山",大概和當地的傳說有關。相傳這裡曾有一條無惡不作的巨龍看護著寶藏,後來勇士齊格弗裡德用隕石鍛造出一把利劍,並用它殺死了惡龍。齊格弗裡德用龍血洗澡以後變得刀槍不入,偏偏有一片樹葉在他洗澡時落到他身上,留下了他的命門。後來惡人正是通過這處命門取了齊格弗裡德性命。著名作曲家華格納根據這個傳說寫下了歌劇《尼伯龍根指環》,一直廣為流傳。如今,龍岩山上仍保留了一處關於這個傳說的古跡,供遊人去回味那段膾炙人口的勇士斗巨龍傳說。

Petersberg國賓館圖片來源: presse

緊鄰龍岩山的另一座山上,矗立著昔日的國賓館。它的地理位置優越,離當年的首都不過十多公里,環境也很優雅:山頂風景極佳,可以欣賞萊茵河兩岸秀色和附近遍佈葡萄酒莊園的青青谷地,可見它的選址讓昔日的聯邦政府著實煞費了一番苦心。可惜隨著德國將首都遷到柏林,昔日的國賓館只能改作他用。如今它靜靜立在山頭,大概是要喚起人們心中關於它輝煌歷史的回憶吧。

巴德霍內夫的艾德諾故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龍岩山另一側的巴德霍內夫小鎮上,坐落著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艾德諾的故居。艾德諾一家當初為了躲避納粹迫害,於1935年遷居於此並一直住了下去。1967年,艾德諾在家中病逝。德國政府在科隆大教堂為艾德諾舉行了國葬儀式,然後將艾德諾的遺體由快艇運回巴德霍內夫小鎮,下葬在了其故居旁的墓地裡。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巴德霍內夫小鎮,也就因為艾德諾的緣故而吸引了許多人來憑吊這位聯邦德國的開國元勳。

二戰中的雷馬根大橋圖片來源: AP

船繼續前行,遠遠地看見山崖上立著座宏偉的教堂,那是修建於 19世紀的阿波林納教堂,因為它的新哥特式建築風格而遠近聞名。一看見阿波林納教堂,也就說明離雷馬根不遠了。作為歷史名城,雷馬根的古跡眾多,每一個遺址每一處殘垣斷壁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但雷馬根最著名的無疑是雷馬根大橋。二戰末期德美兩軍在這裡激戰,執行焦土計劃的德軍企圖炸毀大橋,而美軍則要奪取橋權以加快進軍速度。最終美軍奪取了大橋,從而加快了二戰的結束,美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甚至將它的價值等同於一座同樣重的黃金橋。可惜後來大橋卻毫無緣由地塌掉了,於是給歷史留下了一段遺憾。船過雷馬根時,還可以看到僅存的橋頭屹立在萊茵河兩側,留給我們一個反思戰爭的機會。

過了雷馬根,"貝多芬號"分別經過了林茨和巴德布萊斯希,前者的中世紀古堡和羅馬時期的玻璃建築很有名,而後者則因為它在萊茵河上舉辦的焰火節而每年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過了巴德布萊斯希之後,萊茵河拐了一個大彎,接著船就到了安登納赫,這也是我們本次旅行的終點。安登納赫是座古城,至今仍保留了13世紀時的城牆、海關哨樓,以及一座在許多繪畫作品中都有體現、甚至讓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也驚嘆不已的塔樓。另外這裡的火山地貌也非常著名,曾經的火山活動留下了一座高達幾十米的噴泉,成為當地的一景。

火山活動留下的噴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我們的行程到安登納赫為止,但船長邁爾和他的"貝多芬號"還要繼續逆流而上。它將很快駛入萊茵河的支流摩澤河,駛過兩側滿是葡萄園的摩澤谷地,最後在小城溫寧根結束它這天的萊茵之旅。下集中,請隨我們一起拜訪古城安登納赫。

作者: 趙翀

責編: 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