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學生:萊比錫的尤利婭‧格拉德(Julia Glade)

2010年6月11日

22歲的大學生尤利婭‧格拉德在萊比錫攻讀傳播與傳媒學專業,每天奔波在階梯教室、打工地點、與人合住的公寓和學生自發活動之間。

早上九點左右,尤利婭‧格拉德把自行車鎖在萊比錫大學傳播與傳媒學院的門前。從2006年起,格拉德就在這裡讀書。今年22歲的格拉德來自萊比錫附近的比特菲爾德-沃爾芬,屬於這個學院新設學士學位後,攻讀該學位的第一批大學生。她剛進校時,曾得到高年級同學的大力幫助,因此,她也想把這個好做法傳承下去,積極參加本系學生委員會的工作,關心繫裡學生遇到的問題和麻煩,為新生組織各種活動。德國大學的每個系都設有這樣的學生自治組織,擁有各自的辦公室,兩年前,她被選為本系學生委員會的委員。

在系學生委員會辦公室圖片來源: DW

積極幫助同學

格拉德略有所思地走進本系學生委員會的辦公室。辦公室顯得有些零亂,看來大家在幹活。牆上的記事板上,一張大紙上寫著「思考沒壞處……」,格外醒目。記事板上還有一張一對兒年輕父母懷抱嬰兒的照片,奪人眼目。

就尤利婭‧格拉德而言,她可以想像結婚生子的家庭生活,但這是以後的事。她和現在的男朋友在一起已經三年了。他在一家汽車行做計算機系統管理員。尤利婭‧格拉德目前的願望之一就是「有更多時間和他在一起、還有旅遊」。

不過,格拉德並沒有和男朋友住在一起,而是和中學時代的一位男性好友合住學生宿舍的一套公寓。他們的中學時代是在比特菲爾德渡過的。比特菲爾德是東德的化工重地,但當時的環境保護做得很不夠,致使比特菲爾德曾一度享有歐洲工業污染最嚴重城市之一的惡名。但尤利婭‧格拉德對這沒什麼印象。1989年柏林牆倒塌時,她才兩歲,她只是從父母的敘述中對那個時代瞭解一二。

圖書管理查資料圖片來源: DW

到國家圖書館查資料

離學生宿舍不遠,就是萊比錫的國家圖書館。尤利婭‧格拉德經常穿行在那裡的書架之間,為學業查尋資料。她很早就對傳媒感興趣,讀中學的時候,就給中學生自己辦的報紙撰稿,還給地方小報投稿。但現在在傳播與傳媒學院,她的興趣發生了轉移,不學新聞了,而是把學業重點放在傳媒教育方面。

尤利婭‧格拉德的午飯是到學生食堂吃的,可惜今天沒有她的最愛:菜卷。不過話說回來,菜卷,還是母親做得最好吃。所以,周末回家探親,她總喜歡帶上一點兒母親做的菜捲回萊比錫。

格拉德的時間,並不能全部用來讀書。因為手頭拮據,她還必須打各種小工,比如到郵局幫忙。

業餘時間,尤利婭‧格拉德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德國流行樂,譬如赫伯特‧格林邁爾、施蒂勒體育之友或者銀月樂隊等。但她也願意瞭解其它文藝,充分享受萊比錫的文化生活。這天晚上,22歲的尤利婭‧格拉德將和一位女友一起去歌劇院,看平生第一部歌劇。歌劇院這天上演的是義大利近代作曲家路易吉‧諾諾的作品——《在愛情的熾熱陽光下》,內容並不輕鬆簡單,因為主題是人們對革命寄予的希望以及革命敗北後的失望,從女性的角度講述失敗的故事。

作者:Farhad Salmanian
責編:Matthias von Hein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